盖有皮名举名字印章的《现代历史》书内页
周末照例去书摊,何曾想到竟有意外惊喜。
中文书淘到一本由刘小枫策划出版的“柏拉图注疏集”之《理想国》,据说是对勘古希腊语原文译出,号称第一标准译本。
推车离开,路过一书摊时,一位卖书老板对我喊道:“过来照顾下生意嘛!”我说:“上新的书都看过了,没有想要的。”他一边叫我进来看看,一边忙着用手机给别人发语音。我将他店里新的、旧的书又扫了一遍。发现上周看到过的一本英文书还在,有点破破烂烂的,布面的漆都快掉没了,书脊和扉页用胶带粘住,纸张些许发黄,正文有不少地方用笔勾勾画画。1931年出版,倒是一本老书,康奈尔大学历史系教授写的《现代历史》,也就是胡适先生留学的那所名校。上周询价,他要二十块钱,我出十块钱,最后不了了之。现在再问,他竟要三十块钱,还说是给老熟人的价格。我也不想揭穿他,只说十块钱我拿走,多了就不要了。他又说:“老书!老书!”一边嘀咕着,一边把我放下的书拿在手里翻了翻。我径直去推车,刚走了四五步,就听见他喊:“拿去!”我就折回扫码支付了十块钱后,走了。
回到家,一一翻阅“战果”。轮到这本英文书时,先把作者查一查。作者名叫卡尔·贝克尔,原来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中译本的书还不少,评价也很高。手头这本竟然是其代表作,而且正好是1931年的初版,我暗自高兴——捡漏了。然后才注意到扉页上的红章,印着“皮名举章”四个字,看到人名的第一反应是会不会跟皮锡瑞有点关系,但转而又否定了这个念头,毕竟皮锡瑞是晚清的经学大师。于是我检索“皮名举”。天啊!果然是皮锡瑞的孙子,简直不敢相信!我仔细把书翻了一遍,除正文顶部的另一处红章,在扉页前的空白页以及书末最后一页,还各有一处灰色印章,估计原来是蓝色渐渐褪去成灰色。两个印章分别是他的名字的中英文和湖南长沙的字样。
皮名举,1907年生,1927年留学美国,专攻世界史,先入耶鲁,再进哈佛,获博士学位。1935年归国,执教北大,与著名教授钱穆并称“钱皮”。1937年随西南联大迁昆明,又与史学家雷海宗齐名,学界称“南有皮名举,北有雷海宗”。1942年回到长沙,直至1959年逝世。
根据皮先生的上述履历,推测这本书购于美国留学期间,且是初版,侧面反映出他对当时史学新理念、新作品的敏锐洞察,然后漂洋过海回京,又辗转昆明。等他回到长沙,书却留在了这里。或许是忍痛割爱,或许卖书换命也说不定,毕竟那时期的名教授们都过得很艰难。时至今日,也有八十二年了。我不清楚其间这本书经历了些什么,至少比我寡淡的人生要丰富且沧桑得多。从各式各样的勾画看,笔迹有铅笔、钢笔、圆珠笔,甚至水性笔,颜色有红的、蓝的、黑的、灰的,甚至粉红色。我想他的字迹不可能那么小儿科,标注的英语单词连我都认识,身为哈佛博士的他也绝不会一一注明,显然,这些笔迹都不是他本人的。但书中有一种浅红色的勾画,往往在关键词句或段落下笔,倒很像是大师的风范。
偶得是书,何其有幸!皮先生一生嗜书如命,从美国回来除去给祖母带了治病的一斤西洋参外,其余四大木箱子全是书。在南迁云南的途中,行李丢了,却庆幸书还在。回湖南时遇雨,他抱着书躲雨,却把行李扔在雨里,任皮夫人在雨中凌乱,直至临终前念念不忘的依然是书……如今,他的珍藏之一颠颠撞撞流转到我手里。
(作者为旧书爱好者)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莫金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