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 努力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

图片
图片

努力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

图片

观点




面对知识和技能转型升级的压力,以及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的目标要求,要从提升培训质量、调整培训重点、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


田永坡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主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并从技能培训、学历提升、融入城市、均等服务、保障权益、稳定就业等方面部署改革任务,为新形势下做好农民工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农民工是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群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每年农民工的总量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监测数据,202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753万人,比2018年增加了917万人,增长3.18%。其中,本地农民工12095万人,比2018年增加525万人,增长了4.547%;外出农民工17658万人,比2018年增加392万人,增长了2.27%。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高农民工素质、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围绕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改革举措,明确要求“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2023年,人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加强组织发动和信息公开、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强化在岗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开展创业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优化就业服务与职业技能培训衔接融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载体建设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建设等方面发力,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国务院今年出台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加大公办学校学位供给力度,持续提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加快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中等职业教育、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范围,为进一步提升农民工家庭的总体素质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国总工会联合教育部实施“求学圆梦行动”,持续推动农民工学历和能力双提升。围绕农民工相对集中的新就业形态,全国总工会深入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组织实施工会驿站双15工程和“新双15工程”,在全国主要城市和城市重点区域基本实现15分钟服务圈交叉覆盖的工会服务体系,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暖心服务。为改善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的职业认知,积极选树和宣传农民工先进典型,在2020年全国劳模评选中,农民工占8.7%,在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评选中,农民工占18.2%。

在系列政策的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农民工素质逐步得到改善,保障水平逐步得到提升,有力支撑了农民工的职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作为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近年来逐步提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比继续提高。在全部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二是代际间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基础进一步夯实。《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进城农民工3~5岁随迁儿童入园率(含学前班)为90.9%,比2018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其中,42.3%入园儿童在公办幼儿园,比2018年提高了16.3个百分点;30.6%入园儿童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小学阶段随迁儿童90.1%在公办学校就读,比2018年提高7.9个百分点;初中阶段随迁儿童91.0%在公办学校就读,比2018年提高6.9个百分点。

在看到农民工素质改善、就业能力提升的同时,还有一些新的形势需要注意:一是在大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背景下,农民工群体的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对那些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群体带来持续影响。二是科技进步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对劳动者的数字技能、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农民工的教育和技能水平在近年来得到较大改善,但依然面临着知识和技能不断转型升级的压力。综合这些新形势,以及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的目标要求,未来,可以在如下方面继续深化改革。

一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改善农民工培训质量。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广泛应用,劳动者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技能的途径和方式也发生较大变化,在线化、碎片化、模拟化的特征凸显。因此,要立足当前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劳动者的学习特点,在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培训资源,培养掌握数字化教学技能的师资队伍,切实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水平。

二是以科技进步和工作形态变革需求为牵引,动态调整职业教育和培训重点。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劳动者、各类人力资源协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及时更新职业变化及其对劳动者的需求信息。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手段,建立多渠道展示的全国性职业信息动态调整平台,为劳动者参加学习、各类学校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主流媒体、自媒体等传播渠道,加大反映产业工人风貌的文化作品的传播力度,营造崇尚劳模、尊重劳动、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发挥劳模工匠等群体的示范作用,鼓励产业工人中的优秀代表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宣传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更多农民工增强成为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图片

原载于《工人日报》(2024年12月23日 07版)


作者 | 田永坡(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主任)


编辑 | 陈晓燕 张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