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太喜欢苏东坡了,我把写苏东坡看得很重。写苏东坡一直是我未了的心愿。
去年,京东网站为我搜集一些读者提问,其中第一个问题是:“您说自己最喜欢陶渊明和苏东坡,读了您的《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我受益匪浅,不知您是否打算也写一本苏东坡?另外,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您怎么看?”
我的确很喜欢这两位伟大的作家,《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写于二三十年前,先后有五个出版社不断再版,大概一共重印了二十多次,最近我又给一个新版写了序言。
写苏东坡一直是我未了的心愿。由于太喜欢苏东坡了,我把写苏东坡看得很重。现在正在做大量的准备:一是潜心读他的文集、诗集和词集,一是探访东坡的足迹,加深对他的“理解之同情”。逝世前两个月,苏东坡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我已经走遍了成就他“功业”的黄州、惠州、儋州,每个地方都录了视频。下一步打算去他的故乡,深入体验那里现在的风俗民情,考索古代的人文地理。有些感觉和想法后再动笔,我写作通常都是一气呵成。
至于林语堂先生那本《苏东坡传》,可能是目前最为流行的苏东坡传记。我对林先生的道德文章十分敬重,他的小说、散文、传记我都看,他的《苏东坡传》看第一遍印象很好,后来看的遍数越多,留下来的遗憾也越多。我的遗憾主要集中在——
林语堂先生更多表现了苏东坡乐观、可爱、幽默、宽厚、善良的一面,而没有写出苏东坡思想情感的复杂性,没有写出苏东坡精神生活的广度,也没有展示苏东坡生命存在的深度。譬如,苏东坡早就透悟“人生如梦”,“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但他仍然执着于人生,“一蓑烟雨任平生”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他早就看穿了人性的恶,但仍然对所有人都充满温情,竟然对他弟弟说他眼中没有一个坏人,他对别人充满温情,别人也对他报以温暖,他在黄州就感受到了“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他早就鄙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但终其一生都积极进取,“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总之,这本传记文笔流畅好读,林语堂先生笔端常带感情,从传记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林先生对苏东坡的崇拜和喜爱。这本传记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流畅有余而深度不足。
此书给我留下的另一遗憾是:他为了抬高苏东坡,时时贬损他的对手,譬如林先生对王安石的评价就有欠公允。在中国古代政治家中,王安石的政治品格、政治才干、政治定力堪称一流,连苏门弟子黄庭坚也由衷称赞说,荆公真视富贵如浮云,一世伟人也。黄庭坚恰恰是王安石政治上的反对派。王安石与苏东坡,政治上是对手而不是对头,才华上是惺惺相惜的知音,学问上是旗鼓相当的畏友。苏王两人都是文章高手,他们写有同题的《祭欧阳文忠公文》,另外,王有《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苏有《上神宗皇帝书》,这两篇都是议政的皇皇大论,每篇文章都近万字。不妨拿来对比着细读,你们就会明白什么叫棋逢对手。就意志强悍和政事精明而言,王安石在他的同龄人中罕有其匹。在《王安石赠太傅制》中,苏东坡称王安石为“希世之异人”,“名高一时,学贯千载”,“属熙宁之有为,冠群贤而首用”。
王安石为人的刚毅强悍,让人敬畏却难于亲近,这是他特别吃亏的地方。王安石之所短,恰是苏东坡之所长,苏东坡既可敬,也可亲,更可爱。王与苏同是千秋伟人,同为我们民族的骄傲,用不着捧一个踩一个。(戴建业)
查看原图 2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