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闽景:大科学时代,教育逻辑重构势在必行

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发明,教育也一直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当前,对自然世界的前沿研究进入了极高压、极低温、极宏观和极微观等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由此进入大科学时代,这也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逻辑重构势在必行。


第一,重构教育维度。随着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在原有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这个崭新的数字世界,已经成为人们赖以学习、工作、生活、创造的新空间,也深刻地改变了知识的产生、传播方式。今天我们已经不能简单地从技术角度来实现教学方式的数字化变革,而要从世界增加维度的角度去重构教育的内容和学习目的,因为数字世界已经成为人类知识建构和精神提升的重要来源。


第二,重构知识理解。大科学时代最根本的特征是科学知识的增长速度超越了我们每个人的学习速度,即使努力学习,每个人也在变得越来越“无知”。因为要学的知识太多,我们的学制不断延长,但是哪怕读硕读博,依然跟不上知识的快速膨胀。因此,教育必然会从追求更多的知识转到追求多样的知识上来,我们需要理解——知识是力量,但不是知识越多创造力就越强,创造力的来源恰恰是人们掌握的知识不同所带来的思维和行动的差异,犯错要比完美更容易成为创新的源泉。


第三,重构国际理解。现代交通与通信技术,使全球化的交流互动成为常态,同时也带来了更频繁的文化冲突。如果所有的国家通过教育只是增加本民族利益和国家意识,没有把全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那么在技术足以毁灭地球的今天,就显得极其危险。只有在形成国家与民族意识的同时,站在全球化和全人类的高度传递国际理解,才能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地缘冲突。


第四,构建更开阔的教育。工业社会发展至今,教育经历了全体(每个人都要接受教育)、全纳(特殊儿童得到特殊支持)、全程(终身教育理念)、全域(校内校外教育一体化)的拓展历程。特别是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人类平均寿命已经突破73岁,未来还将进一步延长。在这漫长的人生当中,如何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来确保每个人更健康、更具适应力的幸福生活,将是教育重构十分重要的方面。同时,由于互联网等技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校教育的封闭性已经被打破,教师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不断受到挑战,校内外教育的一体化协同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第五,重构教育伦理。尽管以往的教育教学也会利用大量的教育技术,但这些技术往往以工具的形态出现,用来帮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提升教学转化的效率,或者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但是强人工智能演绎出的数字教师、机器人教师等新形态,完全有可能替代人类教师知识传授的功能,成为独立的拥有强大功能的教育者,那么教育伦理就需要基于人机共生、人机共创的形态来重构。


第六,重构学习的协同性。大科学时代需要大规模的专业协作,弹性、灵活的协同能力与合作精神就显得十分重要。升学竞争的压力下,目前我们的课堂教育基本上以单兵训练为主,以考出好成绩为成功标志,过分突出竞争性的学习训练模式,这可能会形成极强的功利心与个人主义,在大科学研究中很难实现长程、紧密的协同关系。因此,我们需要重构大量教育教学活动来增强受教育者的协同合作能力。


总之,大科学时代的教育逻辑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教育的方方面面也会因此不断深度重构,这种重构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将必然发生,主动者将迎来教育的新时代,被动者则可能失去发展机会。




—  END  —


来源 | 《教育家》杂志2024年12月第1期,原标题《大科学时代教育逻辑的重构》
作者 | 倪闽景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
统筹 | 周彩丽 
校对 | 齐丽涛
《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
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