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晟
用大作品记录新时代,用大精品催进新征程。
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黄山市组织10余种制作技艺、31位非遗传承人、53件非遗佳作,带着岁月沉淀的醇香,精彩亮相安徽省美术馆“雕刻徽州”非遗技艺精品展。
刀耕火种孕文明,刀笔文心传文明。
徽州雕刻,徽州篆刻,徽州剪纸,徽州香茗,徽州版画,徽州漆器,徽墨和歙砚……以细腻的线条、繁复的图案、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展开唐诗宋词的烟雨徽州。
这是徽州非遗传人的群英会、非遗精品的群芳萃,也是走进徽州的一扇门、读懂中国的一扇窗。
正如参展的非遗传承人所说:这次展览不仅搭建了一个让观众近距离接触非遗、感知非遗的展台,而且搭建了一个让不同门类的传承人切磋技艺、相互取经的平台。
这是心灵与技艺的展示、历史与文脉的传承,也是时间与空间的对话、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在平凡亲切的徽州神韵中,聆听穿越时空的文化共鸣,感受流淌在徽州人血脉里的工艺美学。徽州百工千年巧手匠心凝缩而成的“大师手作”,让观展者赞不绝口。
这是徽文化的具象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黄山市是徽文化发源地和核心传承地、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被誉为“一座没有屋顶的博物馆”。古徽州22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孕育的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安徽优秀乡土文化的金名片。
这里非遗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拥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2个历史文化名城、24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2个历史文化街区、310个中国传统村落,为徽文化的孕育发展提供了肥沃的母土。
这里非遗品位高雅、底蕴深厚,拥有5项人类非遗、1项“世界记忆”遗产、2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现存非遗项目种类和数量均居安徽地级市第一,为徽文化的传承繁荣标注了新的高度。
人在艺在,人走艺绝;薪火赓续,关键在人。
黄山市深入实施徽州文脉传承工程,建立遗产保护专家库、非遗传承人数据库、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黄山学员库,支持非遗“提灯人”建立非遗传习基地和传习所。
只有活着的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黄山市创意创新活态传承新途径,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和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将非遗教育更好融入中小学课堂,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我们希望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非遗‘牵手’生活,让传统‘碰撞’现代。”
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老手艺真正活起来!
“非遗+”“+非遗”,用非遗之美点亮现代生活,以思想火花、情感流露、灵魂触碰,“唤醒”怀情之木、长情之石、深情之砖,让非遗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黄山出发,“创意黄山美在徽州”牵手徽州非遗,走进故宫、走进联合国、走向世界舞台,以可信可爱可敬的黄山形象,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黄山担当作为,成为向世界展示美丽中国的示范窗口。
从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文明密钥”,淬炼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打通黄山走向世界的“文化条形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新时代呼唤新创作。
徽州砖雕《丰收》、徽州木雕《和谐家园》、徽州石雕《牡丹》、徽州竹雕《皖南村居图》、徽州徽墨《黄山三十六景》、徽州版画《水清莲花坞》、徽州剪纸《用剪纸讲述中国故事》……作品尽展黄山风韵、安徽风采、中国风范,尽显文化自信、中国价值、中国魅力。
徽州雕刻,雕刻徽州,刀笔之下,有更大的世界。
(本件作品由黄山日报社选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