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散步,好像街边寻宝。
某条不起眼的老街,
在一段时间没见后,
可能就摇身一变成为了新的宝藏地。
12月底,
老贵阳“九门四阁”之
大西门城门楼地标,
即将蝶变回归,惊艳亮相!
据了解,
位于星力百货商场正门的大西门城门楼地标,
长13米,宽1.2米,高4.55米,
外形“还原”古时城门楼的样貌,
预计12月底组装完毕。
城门楼内置灯带,
市民在夜间也能观赏到这里的别样风采。
大西门城门楼设计效果图(夜间)
@贵阳人:都准备好去打卡吧!
贵阳,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城,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旧时的贵阳城流传着“九门四阁十四关”之说,
贵阳有句俗话:没有走遍九门四阁,
就不够称为“老贵阳”。
“九门”(九个城门)分别为:
老东门、大南门、次南门、
大西门、北门、威清门、
六广门、洪边门和小东门。
九门故事
老东门
明代时期称为武胜门,清代称为昭文门。如今在文昌巷,墙高二丈七尺,城门曾被毁,后被修复。
90年代老东门
次南门
贵阳最早的城门——明代称德化门,清代称广济门,俗称次南门,通往贵阳城的西南方向,出城可去往花溪、惠水。早在贵阳城建立石质城墙之前,这道城门应该就已经存在了。
1992年次南门·都司路口
图片来源:《十年凝眸:20世纪末贵阳变迁》摄影集
北门
正北面的城门,是古时旧城与新城的分界线。明代初期的贵阳北城门本来位于贯城河北门桥以南,现在的勇烈与中华路交汇处那个位置。后来马烨扩建北城,北门就随着城墙移到了贯城河以北,现在喷水池十字路口的位置。所以北门书碑立在了喷水池十字路口的西北角。为了吸取在“奢安之乱”中贵阳被围城十月,因城池狭小不够容纳难民的深刻教训,明天启六年(1626)在内城北侧扩建外城,增设了四道城门。
北门遗址
大南门
明朝时为朝京门,清朝时为迎恩门,俗称大南门,位于南明区中华南路南端,现仅剩地名。
大南门遗址
威清门
威清门,位于黔灵西路(原来叫正阳路)的末端,俗称威西门。此门的对联是“峰挺狮形争巽位,岭穿龙脉演乾戈”。
民国时期 威清门城楼及街景
洪边门
也称红边门,在今普陀路与豆腐巷交汇处,因此门可通洪边十二码头(即今开阳)而得名。城门联为:“隔岭田耕乌党近,插云山拥鹿疃高”。
改革开放后的红边门菜场
六广门
在今中华北路与白鹭巷交汇处。此路是明代贵阳通水西的要道,因可通修文六广河得名六广门。六广门的门联是“关雄北控三巴远,江险西围六广深”。
六广门遗址
大西门
明代称圣泉门,清代称振武门。在今交通街与瑞金中路交汇处。旧时门外多为菜地,市西一带只有几户人家,河岸皆为稻田,城门不很热闹,但到市西的桂月寺、华家松山、后期的慈母园等都要由此经过。有门联:“近听河声宜洗马,远窥山意欲搏狮”。
大西门天桥老照片
小东门(新东门)
贵阳老城门中,最靠东边的便是“新东门”了,新东门也叫小东门,是贵阳古城外城四门之一,在今黔灵东路与余家巷交汇处,因次于城内之东门而得名,城门有联:“潘元辰农待雨,花探上巳女如云”。
新东门和檀香寺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