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如家”服务让生命健康有“医靠”

图片
阆中市七里街道珍珠观村卫生室,村民通过医保一体机查询医保业务。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钦豪
12月18日,省医保局调研组一行前往阆中,深入走访了多个医保服务站点,对我市的医保工作进行现场调研。12月19日,我市召开了2024年全市医疗保障“服务年”专项行动推进会。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是医保“服务年”专项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的总结与回顾,更是对未来医保服务指明方向,提出了建立服务永远在路上的长效机制的工作目标。
窗口搬到家门口 服务送到心坎上
“以前我们农村老百姓看个病要报医保,那是既费时又麻烦,现在好了,不仅在家门口可以看病了,看完病还直接就把医保报了,方便得很!”阆中市七里街道珍珠观村卫生室里,该村村民赵俊豪手中拿着村医王晓红开的感冒药,开心地告诉记者。
七里街道珍珠观村卫生室就位于该村村委会办公室旁,当日上午,该卫生室就收治了9名病患,实收金额543.62元,当即医保报销总额262.61元。卫生室旁,就是该村的医保服务代办站,在这里,可进行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参保人员参保信息查询等11项高频医保业务的办理。同时,为方便村民就医,村卫生室已实现与医保系统的直接联网结算,村民在村卫生室就诊后,只需支付个人应承担部分费用,其余由医保基金直接支付。“真的是窗口搬到家门口,服务送到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了。”赵俊豪高兴地说。
珍珠观村便捷的医保服务仅仅是我市医保基层深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1+9+N”医保服务站点网络建设,截至目前,242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均能提供医保政务服务事项办理,3004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能提供医保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或帮办代办服务,实现了医保服务全覆盖。
让数据多跑路 让群众享待遇
“我刚来学校的时候就要把医保从老家转过来,本以为要搞很久,还要跑很多地方,结果,就在校医院的医保驿站几下就搞定了。”来自阿坝州的该校大一新生阿布曲布给记者介绍道。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现有师生 1万余名,阆中市医疗保障局联合阆中市第四人民医院在该校内,建立了“医保驿站”,通过现场办、视频办、“网格员”帮办代办等方式,提供参保登记、转诊备案等18项医保高频业务办理,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享待遇”。
“这些医保高频业务都是针对高校学生需求而精心打造的。”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医保驿站”还为特困、孤儿、低保人员、防返贫监测对象等特殊人群开通绿色通道,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参保个人缴费资助等惠民措施,不断呈现医保服务新亮点、新速度、新温度。
据介绍,除在高校设立“医保驿站”外,我市还在重点企业设立企业“医保驿站”17个,落实专人与辖区内重点企业结对子,选派118名业务骨干担任医保助企专员,高坪区、仪陇县更是将医保驿站设置在工业园区,方便企业就近办。
“小半径”服务“大民生” “跑腿办”变成“门口办”
“在小区内就可以办理医保业务,方便得很!”在阆中市七里街道华胥南苑医保社区顾问服务点,居民王慧正在社区网格员指导下办理医保业务。参保群众遇到问题时,除了请教社区网格员外,还可通过“云网”视频与阆中市医保大厅工作人员“面对面”咨询办理。
据了解,华胥南苑医保社区顾问服务点是我市医保系统构建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基层站点之一,可服务小区住户3000余户、1万余人,为参保群众提供包括参保登记、就医备案等11项医保高频业务办理。
医保经办服务下沉,家门口就能办。这得益于近年来市医疗保障局的医保经办服务的“扩圈”,并创新打造医保惠民模式——“医保社区顾问”,这也是市医保局打造“如家医保”服务的重要举措。市医保局以点带面,将医保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用“小半径”服务“大民生”,让“跑腿办”变成“门口办”。
据介绍,我市紧扣群众实际需求,统筹考虑全市人口分布、街道和社区布局、定点医药机构距离等因素,按照人口密度较大、服务半径较广、周边定点医疗机构较多、交通相对便利等标准,在全市36个大型社区建立了医保社区顾问服务点,建成“医保+”服务站点186个,选派业务骨干实行定期驻点办公,为群众提供“点对点”服务,实现城区人口密集区域医保服务全覆盖。
新生儿医保无缝对接 我市已进入“码时代”
“我的孩子一出生就在阆中市中医医院办理了医保,而且只跑了一次,就把新生儿出生证明、新生儿的预防接种证、新生儿的落地户口登记、新生儿医保登记、新生儿的社保卡申领一起办完了,真的是太方便了。”今年7月,阆中市市民付国栋的孩子出生在阆中市中医医院,他告诉记者,他只到该院的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理专窗跑了一趟,就办齐了孩子出生的一系列证件。
据介绍,为解决新生婴儿出生后办理相关证件多处跑、多次跑等问题,阆中市中医医院积极推进“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落地联办工作,通过线上办理,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网受理、一站服务”,办理者只需要到“一个”窗口、跑“一次”,便可轻松搞定宝宝出生后的一系列证件办理,不用再东奔西跑,实现了新生儿医保参保、待遇享受的无缝对接。
阆中的经验做法是南充全市医保系统落实医保服务年工作的一个缩影和探索,全市还有很多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推广,如顺庆医保“网格化服务”、嘉陵医保“村医通”、南部医保“大讲堂”、营山医保“经办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仪陇县人民医院更是率先在全市实现医保无感支付”,以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市身心医院、仪陇县人民医院、阆中市中医医院在全市率先开通床旁结算等等。
目前,全市医保定点医院已全部实现医保码全流程应用,3级医院实现医保移动支付全上线,参保缴费、就诊挂号、医保支付实现全流程“掌上办”,我市医保服务正式进入“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