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事迹展播|奚志农:为野外生灵痴迷四十年

图片
由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精心策划并主办的2024年云南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已经开启。接下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将陆续就市民、网友推荐的一些人物的事迹进行展播。
图片
奚志农
为野外生灵痴迷四十年
图片
视频截图
一个永远不会停歇的人
奚志农出生于1964年,籍贯为云南大理。1983年,19岁的奚志农加入科教片《鸟儿的乐园》摄制组后,他便离开大理先后在云南省林业厅、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工作。1998年,他从央视辞职,专门拍摄野生动物。后来,他重回故土,在自己的老家建了苍山自然影像博物馆。
图片
这些年,他用镜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美丽的野生动物,切切实实推动了它们的保护。他成立公益项目,培训生态摄影师,还把青海的一些牧民拉入了摄影师队伍。拍纪录片、出书、演讲、培训……他的这四十年,充实而忙碌。
图片
“他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歇的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希望在下一个四十年还能看到奚志农老师在荒野追寻的路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中国植物画第一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孝濂说。
图片
开展前,记者来到博物馆专访奚志农。“看,一只猛禽!”说这话的时候奚志农眼里散发出一阵光亮。记者回头看,远处林子上空有一只鸟儿掠过。“您是怎么知道的?”“地上,地上有它的影子飞过去。”
常年在野外拍摄,让奚志农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和独特的视角,拍摄需要瞬间定格的功夫,需要凭直觉下判断。
图片
四十年的野外工作,在他脸上留下了风霜的痕迹。他现在仍然每天穿着冲锋衣或迷彩服,戴着迷彩帽,轻装简行,像个“斗士”盯着自己最想做的事去做,那就是他坚持了四十年如一日的——“用影像保护自然”。
记者问他:“你以后最想去做的是什么?”
他的回答仍然执着——“回到野外去”。
图片
展览中有什么
12月18日上午,曾孝濂宣布奚志农个人摄影展《荒野追寻四十年》开幕。吸引奚志农投身野生动物摄影的黑颈鹤、失去家园的滇金丝猴、身临险境的藏羚羊、濒临无处栖身的绿孔雀、世间最难拍摄到的“雪山之王”雪豹,在这次展览中都将与观众见面。该展览由序厅、主展厅和常设展厅构成,于12月1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并持续至明年6月18日。
图片
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环保影像四十年”时间轴线,勾勒出奚志农数十年野生动物摄影工作的历程,将观众带入情境。环顾序厅,奚志农过去所拍摄的数十幅经典代表作依次排开,很多作品已为人们所熟识。本次个人展,奚志农以5个与他生命紧密交织的物种落脚,展现了他与野性自然的灵魂共振。
图片
为了让观众能“走近”黑颈鹤、滇金丝猴、藏羚羊、绿孔雀、雪豹等五种珍稀动物,除影像外,展览还特别为每个物种设计了实物大小的模型,用不同的形式置景。在雪豹展览空间里特意设置了雪豹妈妈隐藏幼崽的石洞,结合屏幕还原了摄影师的视角;在绿孔雀展览空间里还原了栖息地的石滩溪流,并将照片巧妙结合在环境中……
图片
展览还回溯了奚志农通过摄影推动自然保护的经历。他拍摄的影像,他使用过的摄影、摄像器材设备,陪伴他野外摄影十多年的背包,他与友人来往信件等珍贵的文献史料,他的出版物、所获得的奖品,都成了展品。“甚至还原了一间他曾用过的黑白暗房,只为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奚志农投身自然与野生动物保护的丰富多彩的过往。”策展人黄一璜称。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什么要到野外去
奚志农现在已是中国野生动物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四十年的不懈努力,他用影像记录和保护了中国的野生动物,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只做“一件事”,持续不断影响着公众对自然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态度和行为。
奚志农的影像作品不仅记录了滇金丝猴、藏羚羊等珍稀物种的生存现状,还揭露了偷猎行为对这些物种的威胁,从而推动了公众和政府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和行动。
图片
野外为什么那么吸引人?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奚志农用了一生来回答。
在他端起相机的四十年间,藏羚羊的数量从6万增长到40万只,大熊猫、朱鹮、雪豹、麋鹿……多种保护动物被生态环境部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降级”。
图片
对鸟类的兴趣一直伴随着奚志农的成长。他5岁时养过小麻雀,每天抓苍蝇喂小麻雀吃,“后来小麻雀被‘喂家了’,吹个口哨,它就停在我肩膀上”。
1980年,奚志农读到鸟类学家郑作新院士所作的文章——《让小鸟飞向理想的天空》,文中提到,中国的鸟类研究人员只有300人左右。奚志农便想,如果他能去做鸟类研究,哪怕就当一个鸟类标本采集员该多好。
畅想着《动物世界》里的模样,1983年,在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鸟类学专家王紫江的引荐下,19岁的奚志农加入科教片《鸟儿的乐园》摄制组,成为摄影助理的“助理”。那年冬天,他在纳帕海第一次见到黑颈鹤。
图片
因当时摄影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摄影师无法近距离拍摄黑颈鹤,只好拍摄其标本示人。摄制组还专门请了动物园的技师来负责抓鸟养鸟,拍摄时用尼龙绳拴住鸟儿的腿放上枝头。看到此情此景,他心中难受,立志一定要拍到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鸟儿。
拍鸟是他的起点。1990年,奚志农拍摄的白鹭照片赢得了《大众摄影》的一个奖项。
1992年,奚志农进入云南省林业厅的一个电视制作部门,负责宣传工作。同年5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云南白马雪山开启了一项为期三年的滇金丝猴研究计划。他六次进入白马雪山,拍下了最早一批清晰的滇金丝猴影像。
图片
这段邂逅改变了他的命运,这组影像可以说是中国动物保护中“里程碑”一样的存在。
从十九世纪末滇金丝猴在云南德钦被发现以来,除了极少数的研究人员在野外见过外,直到1992年,人类连它一张清晰的野外照片都没有拍到过。1993年9月15日,是奚志农第三次进入白马雪山寻找滇金丝猴的第六天,几乎要无功而返的时候,他和同伴发现了新鲜的猴粪,顺着猴粪一路追踪,他第一次看到了滇金丝猴,并拍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清晰的滇金丝猴影像资料。
图片
镜头前,只见大公猴端坐在树上慢条斯理地吃着松萝,两只母猴依偎在它的两边。其中一只母猴还抱着一只可爱的小猴,两只头一年出生的幼猴玩着游戏,不时发出“嘎嘎”的叫声。
那是奚志农永远铭记的一天,直至今日,他依旧会讲起这个改变他命运的动物,以及那段永生难忘的经历。
图片
1995年,云南德钦县一片原始森林将被砍伐,威胁着两百多只滇金丝猴的生存。奚志农致信时任国务委员宋健,并附上自己拍的照片,最终保住了原始森林。
之后关于“保护”的故事,不胜枚举。
有一件神奇的事儿,那就是,在奚志农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几乎没有受到过任何野生动物的袭击。“当你关心物种的时候,想到的是能够为它们做些什么。”奚志农说。
培养了许多野生动物摄影师
这些年,奚志农用他的摄影作品启发和带动了许多人去关注野生动物,主动探寻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神秘和美好,更在线下致力于培养野生动物摄影后备人才。
2004年12月,奚志农将自己代言佳能广告的收入换成多套专业拍摄设备,用以支持那些积极、热情地拍摄中国野生动物但缺少器材和技术的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最终,“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应运而生,并于2004年12月正式开班授课。
图片
通过创办“野性中国”工作室和开设“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他培养了超过800名摄影师,包括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研究大熊猫的学者、来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和科研人员,等等。这些学员们也实现了中国野生动物影像的多个零的突破,比如来自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李家鸿,便成为了第一个拍到白眉长臂猿的摄影师。这些摄影师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也做出了显著贡献。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训练营第一次落地西藏,针对珠峰自然保护区一线工作者开展自然影像与社区保护相结合的训练。训练营的背景图上有了世界最高峰的身影。
这些年来,奚志农曾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他们中有保护区的巡护员、保护地的本地居民及研究人员等。
2016年1月和3月,奚志农在昂赛大峡谷拍摄期间,遇到了两位喜欢摄影的藏族牧民次丁和达杰,奚志农在他们的卡片相机里看到了野生动物拍摄的“天花板”——雪豹,这让他既惊讶又羡慕。
图片
雪豹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易危物种”,全球现存的成年雪豹数量估计不超过4000只。比起滇金丝猴,它所生活的海拔还要更高一点,在3000米至5000米。那是一片难以抵达,更难以征服的土地。即使像奚志农这样追寻野生动物几十年的老摄影师,都不敢奢望自己能亲眼看见雪豹、拍到雪豹。
他想,藏族牧民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原雪山生活经验、惊人的体力,如果使用更好的设备,接受专业的摄影指导和培训,他们便能拍出更好的影像。“我给你们提供更好的设备,教你们拍摄,怎么样?”他说。
同年4月,“野性中国”在雪豹之乡昂赛开启了“牧民摄影师成长计划”。
奚志农想把他们训练成中国野生动物摄影的中坚力量,一是填补摄影领域的空白,二是希望用更多高质量影像唤起人们的自然保护意识。
第一批牧民摄影师包括达杰、次丁和更求曲朋等人,他们通过影像记录了雪豹等濒危物种的生活状态。
到今天,牧民摄影师们不再只会按快门、碰运气,拍动物背影,而是能够熟练使用“长枪短炮”,根据雪豹等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寻找、拍摄。
图片
拍摄雪豹6年,奚志农和他的团队见证了雪豹从“濒危”到“易危”的转变,奚志农由衷地感到高兴。“牧民摄影师成长计划”激发了藏地牧民对野生动物摄影的巨大潜力,让“影像保护动物、摄影改变人生”的观念在当地深入人心。
我们爱他,大自然也爱他
和许多草根公益机构一样,运营中资金难题总是长期存在。奚志农坦言,“野性中国”一直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基本靠他个人支撑,他的代言费、稿费、奖金,大多都进了这个项目。
2022年,奚志农将自己的家改建为“苍山自然影像博物馆”,成为收集、研究、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影像的一个中心,也是培养相关专业人士和青少年的常设基地。
图片
此次个人摄影展能够开展,离不开各界很多人的帮助,众多来来往往的人,在背后默默付出。
妻子史立红默默地在背后做了很多事。她在开幕式致辞中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对奚志农的爱,这个爱是从28年前,我见到他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据媒体报道,1998年,时任东方时空记者的奚志农辞职,此后专门拍摄野生动物。史立红说:“中央台不缺你这样的记者,中国缺你这样唯一一个以野生动物为目标的摄影师。”在妻子的支持与鼓励下,奚志农义无反顾专职从事野生动物摄影工作。1999年4月史立红也辞去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职务,随丈夫来到云南。后来,他们的女儿小奚溪出生。之后辗转多地,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带着女儿出行,足迹遍布新疆、西藏、云南等地。
每到假期,奚志农都会带女儿去野外,去拥抱野生丛林里、大山寨里、大戈壁上最真实最自然的中国。
图片
在“野性中国”对外联络主任侯丽娟的眼中,奚志农是个“怪人”,怪在一双鞋子可以穿十多年,怪在30℃的气温下仍然不愿意开空调,他把低碳环保理念践行到自己的生活中。
“我还亲眼见证了一件事,那就是奚老师改变了很多牧民的生活状态。我是土生土长的青海人,在青海省玉树市杂多县昂赛乡,很多牧民挣到钱后可能就是用于一些生活消费,但从奚老师去了之后,我发现,他们变了。牧民从学汉语开始,到学习使用相机,主动学习拍摄,主动去记录野生动物的身影,他们拍下了无数的照片,甚至还获了奖。”
青海省玉树市杂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扎西东周说:“昂赛乡牧民摄影师现在已经超过40名了,非常感谢奚老师,他让我们的昂赛大峡谷更加美丽。”
新华社领衔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九届主席团副主席陈小波说:“他启发了别人,帮助别人收获。奚志农四十年就干了一件事,他在摄影界、传媒界都是一个受人们尊敬的存在。他首先是环保主义者,然后才是摄影者。他这样一个人,我们爱他,大自然也爱他。”
图片
目前,2024年度“云南十大新闻人物”开放推荐渠道,诚邀您的参与,共同见证2024年的“云南力量”。
参与方式
1.拨打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热线电话:0871-64100000,分享您的推荐理由。
2.关注春城晚报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微信号:hai-ccwb),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栏中的“新闻人物”选项,按照提示完成推荐。
3.下载并安装开屏新闻客户端,进入“有事找开屏”专区,上传你推荐的人物信息。
4.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推荐。
推荐通道二维码
开屏新闻记者 马雯 杨维琦 郭明鉴 摄影报道(部分资料来自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何丹
终审 编委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