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站上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观景台,放眼望去,五桥飞渡乌江,气势恢宏,江水、集镇、村庄交融的水乡景致尽收眼底,把这个江边小镇装点得生机勃勃、五彩斑斓。
乌江镇地处贵阳市和遵义市交界处,素有黔北南大门之称,北有老君关的险固,南有霸王坡的险阻,千里乌江穿镇而过,素称天险,扼喉川黔,是红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1935年,红军先后3次进驻乌江镇,共15天的时间里,在这里发动群众、开展政治军事活动,留下了许多红色遗迹和故事。
而今,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百姓勤劳奋斗,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位于乌江镇老君关村白家坝的循环水产养殖基地,是乌江镇取缔网箱养殖转产上岸的水产养殖基地之一。曹国飞是这片养殖基地的负责人,自从乌江库区取缔网箱养殖,实施渔民转产上岸后,他便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探索起了循环水产养殖模式。“以前在河里养鱼,对环境有影响,产量也不高,转产上岸后,产量提高了,环境更美了。”曹国飞告诉记者。
8个鱼塘,30余亩水域,可实现年产量30万斤,产值可达450余万元。同时,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残余饲料、鱼粪也将通过这套系统沉淀回收到集污池,再通过吸污设备,定期回收到岸边处理池,经沉淀、过滤后,水体循环利用,固体物作有机肥,达到环保增收两不误的效果。
为保护这方水土,播州区在取缔网箱养鱼,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同时,结合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工作,在流域沿线严格实行区、镇、村三级河长制度,聘请沿线村民为河道日常保洁员,每天对河道进行全面巡查清理,有力有效推进河道水质环境改善。
在乌江镇坪塘村水井湾1200米海拔的山坡上,连片种植的中药材前胡郁郁葱葱,村民们正忙着采挖。去年,坪塘村通过引进中药材种植户盘活了这片荒地。从播种到采挖都需要大量人工,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活干。
生猪也是坪塘村的重要产业之一,王开孟就是村里最早发展生猪养殖的一批人,从养殖至今,养殖场每年都保持着100多头的生猪数量,并且坚持大猪小猪一起养殖,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乌江镇坪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仕伟介绍,坪塘村的生猪养殖达到2.4万头,人均5头以上,全村将近450户村民都在养猪,和刺梨、辣椒、蔬菜、玉米等产业形成了有机循环。
帮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的还有餐饮与文旅的结合。乌江豆腐鱼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张美食名片融入了乌江的自然、历史、人文,串起了种植、养殖等产业,激活了农文旅活力,成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乌江镇依托这一品牌,不断挖掘和发展餐饮文化,在产销对接和市场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深化品牌建设,产业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蒋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