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一根风干的肠,味道在舌尖,思念在心间”“只要想起妈妈灌的香肠,炉火便开始摇晃,像雪花迷失了方向”……
眼下,又到“灌肠季”。年年此刻,一缕缕肉香,引人垂涎;一幕幕场景,令人心动。
青岛宣化路店铺外挂满了刚灌好的香肠 韩星 摄
寒风中,肉铺门口的竹竿上,刚灌好的香肠,像一道道红红的幕布,喜气洋洋,香肠下还挂着小卡片,因为每一份都是“私人定制”。
家里阳台上晾着的香肠,像鞭炮,像风铃,像迎接新年的旗帜,诉说着柔声絮语,招引着每个游子的心。
一
当西北风刮起,冬的气息愈浓,青岛的大街小巷便多了一道美食“风景”:新鲜的肉灌入肠衣,在风、阳光、时间和调料的共同作用下,酝酿成至醇至浓的美味。
人类与自然的“斗智斗勇”。民谚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随着气温急降,天气变得干燥,正是存储肉类的好时候。
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使用“干制法”。《易经》曰:“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周礼》记载了一种叫“腊(xī)人”的职业,负责将所猎取的野兽的肉,干制并保存。南北朝时出现“灌肠法”。《齐民要术》说,“取羊盘肠,净洗治。细剉羊肉。细切葱白,盐、豉汁、姜、椒末调和,令咸淡适口,以灌肠”。所谓“齐民”,就包括山东地区的百姓。
莱芜香肠 图源:好客山东之声
风物与水土的“相互成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灌一方肠。在每个地方,香肠都会因当地的土产、气候乃至生活习惯而发生变化。山东是渔盐文化发源地,灌肠以咸香为主,莱芜香肠、博山香肠等,走的都是这一路线。因加入了不少酱油,香肠风干后变黑,有一种巧克力的质感。在青岛,人们多喜欢五香口味,不会放太多酱油。
过去,每到冬天,青岛人习惯先去“老字号”宏仁堂买五香面,再去附近市场买肉。根据各自对肥瘦比例的偏好,有的买颈背,有的选前、后肘。切好的肉,加入盐、糖、酱油、酒、五香面等调料,灌入洗净的肠衣。灌肠是个技术活,太满容易裂,少了又不饱满。每隔20厘米左右,用棉线系紧,拿牙签在肠上扎些小洞,免得发酵后气体撑破肠衣。然后挂起来,剩下的交给时间。
从全国来看,川味、广味等香肠各擅胜场。麻辣是川味香肠的精华,当地人还将排骨切段灌肠,埋下惊喜。广味腊肠是“小清新”,个头小巧,晶莹剔透。
广式腊肠晶莹剔透
肠里的“内容”也应有尽有。比如,北京的蒜肠、东北的血肠、山西的荞麦灌肠、云南的菜米灌肠、新疆的熏马肠等,共同见证了中国的地大物博和人们的巧思。
二
如今,灌香肠已不只是人们保存食物的智慧,更是一种难舍难分的家乡情,代表了那缕越来越珍贵的年味儿。
直抵人心的烟火。香肠接地气,充满生活情趣。有时用来做比喻,生动形象,比如,《荷马史诗》说,心事重重的奥德修斯像“一条翻烤的大香肠”。有时用来当细节,给人深刻印象,比如,三毛写作废寝忘食,家人给她送饭,发现冰箱里只有两根生香肠,还被咬了几口。张爱玲晚年侨居国外,念念不忘上海飞达咖啡馆的香肠卷。汪曾祺爱吃烤香肠,“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鲜嫩多汁。一口咬下去,那浓郁的肉香和香料味道交织在一起,让人陶醉不已”。
在青岛,灌香肠是享受冬天、迎接过年的一种仪式。在农贸市场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在家家户户锅碗瓢盆的奏鸣曲里,人们沉浸在细水长流、现世安稳的幸福中。
农贸市场里,香肠挂成“肉林” 王雷 摄
滋养灵魂的真情。香肠最动人的是个“情”字,一盘“自家灌的肠”,散发着一股浓情。每家每户,几乎都有自己灌肠的方子,融合了全家人的喜好,是一点点摸索出来的,肉切多大块,放不放辣椒、花椒,加多少盐和糖……全凭经验。香肠挂起来,在阳台上滴油如雨,落在事先铺好的报纸上,也落在满怀期待的人心里。
香肠晾好,有的收入冰箱,做一家佐餐之用;有的送给亲朋好友,聊表寸心;有的直接快递到远方,寄给一直牵挂的那个人。
在外打拼的游子,收了家人寄来的纸箱,不用开封就知是香肠到了。疲惫时,切一根下酒,眼前浮现父母的笑颜;切几片下锅,与饭同煮,满屋都是肉香。来自各地的学子,夜深人静时,拿出自家的香肠分享,让室友尝遍五湖四海的味道。
记录时代的刻度。香肠不仅有地域特色,也见证着岁月变迁。上世纪初,青岛湖南路上,就有销售熏制德式香肠的商店,但普通百姓一般不敢上门。上世纪50年代,潍县路上的广州食堂自制的“广东腊肠”,三肥七瘦,以汾酒相佐,馥郁透明,代表着高消费。
刚做好的青岛红肠 赵健鹏 摄
很多人还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偶尔有集体活动,母亲会给买一根掺着淀粉的香肠带上,就着馒头吃,特别美味。后来,在家灌香肠开始流行,小孩子眼巴巴看着香肠干了、上笼屉了、出锅了……光阴流转,香肠已成了家常便饭。
如今,家人团聚的饭桌上,香肠可作冷盘,可切片炒蒜苗、切丁炒饭、蒸蛋、煮粥……堪称“百搭”。
三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味蕾变得挑剔,对食物也更追求品质,注重营养、健康。香肠又该怎么变?
“灌”入特色。既要根植传统,让本地味儿更加醇厚,也要拓宽视野,在融合中不断创新。比如,青岛波尼亚将德式烤肠工艺,与中国传统的烤鸭技术相结合,生产出独具特色的果木香烤肠,深受市场欢迎。
当下,三文鱼、扇贝、飞鱼籽、小龙虾等越来越多食材,被制成香肠,韩式烤肉、墨西哥孜然番茄等国际化风味香肠,也不断涌现,麻辣鲜香,让人大呼过瘾。
正在熏烤中的烤肠
“香”遍四方。对于生产香肠的企业来说,讲好故事,让品牌进一步“出圈”,也是发展之需。
比如,平度的“店子香肠”有上百年历史,其以农民家养的“年猪”精肉为原料,在调料里加入多种中草药材,风味独特,在当地小有名气。近年来,“店子香肠”入选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多场“黄河大集”上大量圈粉,并通过电商发往全国各地。
“肠”出健康。过去,香肠在制作时加入很多盐,腌制和熏烤过程中,也易受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污染。注重健康的人们难免心里“打鼓”。低盐、低油等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生产企业应主动调整方向,向“绿”而行。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灌和吃香肠时也该多加注意。比如,尽量用适量盐腌制,加入葱姜蒜等含硫基化合物的调料,抑制亚硝胺生成。蒸煮为宜,下锅前先用热水彻底清洗,充分浸泡,去掉过多的盐分。吃香肠时,还可搭配新鲜蔬菜水果,因为维生素C可阻断亚硝胺类化合物形成。同时,其他菜尽量少盐少油,以控制盐的总量摄入。
吃香肠,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
叔本华说,“节制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这大约也是很多人今天对香肠的态度。
“香肠长,香肠香,香肠味道自难忘,香肠里面有故乡”。一首来自童年的歌谣,一份父母的香肠,让我们沉浸在此刻的快乐,将乡愁稳稳安放。
作者:学义 永娟 宇新
来源|青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