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它通常出现在耳朵的前部区域,表现为一个小孔或开口,通常因胚胎期耳廓发育异常导致,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家族病史可能增加患病概率,但非决定性因素。
耳前瘘管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可能终生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偶尔感到局部刺痒,轻轻压挤小眼周围会有少许微臭的白色分泌物溢出。而有的人则可能反复出现局部感染、红肿、疼痛、化脓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进行医疗干预尤为重要。
近日,1岁多的小患者童童(化名)在父母的呵护下,从三千多公里外的新疆,来到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整形科就诊。“孙主任,您是耳前瘘管诊疗领域的权威专家,我们专程赶来就想早点给娃娃把病治好。看着她遭罪,太揪心了。”童童妈妈说道。
耳前神秘小洞,为何频频化脓红肿?
童童出生时耳朵前边有一个小洞,老一辈人称之为“福气仓”,寓意美好。然而这实际上是一种名叫“耳前瘘管”的先天性畸形。
2024年9月的一天,仅一岁多的童童出现了耳朵红肿、触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三天后,肿胀并未消减。焦急的父母带着童童前往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医生诊断为耳前瘘管感染,并建议先控制炎症,待耳朵消肿且情况稳定再考虑手术。看着短时间内反复发作的病情,想到年幼的孩子手术前期需要引流,童童父母心疼不已。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孩子少受罪?”童童父母开始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找寻耳前瘘管方面的专家,希望了解更多耳前瘘管的治疗方法与成功病例,为童童的康复博得一线生机。在不懈的努力下,他们与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整形外科副主任孙继兵取得了联系。
了解到童童的病情之后,孙继兵副主任详细讲解治疗方案的同时,安抚着家长焦虑的情绪。童童父母决定带孩子前往济南接受治疗。
千里寻医终如愿,耳前瘘管巧救治
童童入院后,经过完善术前检查,孙继兵副主任凭借精湛的医术与丰富的经验,成功切除了瘘管和反复感染的肉芽组织。术后,童童的症状明显改善,红肿和疼痛大大减轻。看着孩子的状态一天天好起来,童童妈妈激动地说:“紧张了一个多月,悬了一个多月的心终于落下了。真是感谢孙主任,感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
孙继兵副主任表示,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漫长而痛苦的折磨。传统治疗方式通常要等耳前瘘管感染控制稳定后再行瘘管切除,然而,对于那些感染迁延不愈的患者,这一等待过程可能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在这期间,患者不仅承受着瘘管带来的不适,还可能导致瘘管周围组织出现肉芽生长、纤维化和瘢痕形成,进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了减轻痛苦、缩短病程,孙继兵副主任建议这类患者应当尽早考虑手术治疗。
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和护理应该如何做?
孙继兵副主任介绍,一旦瘘管口被瘘管壁脱落的鳞状上皮和分泌物阻塞,继发细菌感染及脓肿形成时需要手术切除。但在感染期,由于瘘管周围组织炎性增生且瘘管分支较多致使感染扩散周围,瘘管边界不清楚、存在瘘管组织残留,耳前瘘管有感染反复发作的风险。针对迁延不愈的一些患者,在术中合理地选用手术切口并运用显微镜进行手术切除,可以在感染局限期进行手术,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在感染局限期进行手术并不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或者导致更高的复发率,这些发现对于耳前瘘管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耳前瘘管该如何护理呢?孙继兵副主任提出如下建议:没有分泌物时,日常无需特殊清洁护理;发现瘘管口有分泌物,切勿挤压或者伸入针状物体清理,可用酒精棉片或安尔碘棉棒轻轻拭去;如果发现皮肤有红肿、压痛表现,应警惕感染的可能,需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