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讲解员、普洱青年讲师团成员李雨韩便穿戴好哈尼族的传统服饰,戴着扩音话筒,在民族团结园里等待第一批前来参观的游客。
李雨韩从今年10月开始担任民族团结园的讲解员,平均每天至少进行两场讲解活动。从立于园区正中央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再到展示誓词碑历史的纪念馆,这条讲解路线李雨韩走过无数次,誓词碑的故事也已经烂熟于心。
李雨韩说,民族团结誓词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作为讲解员,需要更加严谨、更有责任感。因此,李雨韩一直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做好工作记录,向前辈同事请教,不断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从背诵练习前辈们打磨好的标准讲解词,到面对不同群体加入更多个性化讲述,现在我已经能够独自熟练完成讲解工作了,有时还开展互动,让讲解更加入脑入心。”
好故事需要好的讲述人才能更加深入人心。为了让自己的讲解更有感染力,让参观民族团结园的游客更深入了解誓词碑背后的故事、感受其意义和精神力量,李雨韩也在讲解方式上下足功夫。“不同场景也会影响讲解的效果,所以在家练习时,我就让家人做‘观众’。没有讲解活动时,我会到纪念馆里模拟练习。在正式的讲解中,我也会根据不同群体的反馈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讲解的内容和方式。”李雨韩笑着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宁洱人,李雨韩对民族团结誓词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上初二时,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迁到现在的位置,当时知道有这块碑,但对它背后的历史并不了解。”在深入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李雨韩被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深深感动。如今,又将这种情感注入到讲解中,努力将故事真正讲到听者的心里。
“在了解到盟誓代表李保的故事后,我非常感动。我把这份触动放入讲解中,用自己的话讲述李保的故事,许多游客听到后也红了眼眶。”对于从事誓词碑故事讲解两个月的李雨韩来说,讲解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从“听故事的人”成为“讲故事的人”,她在民族团结誓词碑的见证下成长,也不断将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传播。
今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这让李雨韩对讲解工作的使命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两个月的时间很短,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历史却很长,还有很多需要我去学习和挖掘。”李雨韩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传承和弘扬民族团结优良传统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民族团结的佳话将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云报全媒体记者 高玥 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