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铭文赛道看AI Agent:有哪些潜在发展演变逻辑和投资机会?

作者:Haotian

可能大家都感觉这一轮AI Agent叙事推进像极了23年以来的铭文赛道,不完全等同的来对比,非常的Make Sense。我觉得至少可以把铭文赛道过去的历史经验照搬到AI Agent赛道,梳理一些潜在发展演变逻辑和投资机会:

-“资产发行”叙事泡沫化开端

毫无疑问,无论是铭文、AI Agent以及曾经的NFT等赛道方向,叙事演变都是从“资产发行”的Fomo情绪中催生,毕竟太过早期,没人能想明白这类快速流通向市场的代币未来有何用,但或许正因为此,信息不对称会产生潜在“暴富效应”。这将推动Fomo情绪会滚雪球一般蔓延开,造成越多人找财富密码,越多无意义代币诞生的“泡沫化”局面。这其实很难避免,反倒是一轮轮牛市涌现的发动机。

比如,铭文赛道最初炒作BRC20,除了新奇好玩之外,核心卖点就是“first is first”的稀缺性炒作属性,主打逻辑就是争龙一、龙二的叙事开创者先发优势。AI Agent也不例外,一开始则炒作AI交互式对话 AI Agent,同样出现了Goat、act、fartcoin等同样MEME属性的币,剧本也类似,围绕争龙一龙二的MEME大战持续了很久,到现在是否尘埃落定依然未可知。

当然,AI Agent的资产发行叙事比铭文强很多,至少有了些许utlity应用属性,无非是对话互动、生成图文以及触链交易等应用场景如何丰富的问题,以及靠单一应用场景能不能支撑起动辄数亿FDV的问题。

但我想提醒的是,AI Agent天然就具备应用属性,因此赛道应用成熟的过程也是不断剥离MEME化的过程,非要选MEME的话就找源头最能代表AI Agent文化归因的那个。

-“框架标准”角逐内卷大戏

当MEME化纯金融虚无主义“资产发行”叙事推演到某个阶段一定会转变为技术赋能落地叙事,会围绕技术标准和框架协议的差异性展开一轮更长周期的争锋。

回看铭文出现ARC20、SRC20、DRC20、Runes协议以及其他公链铭文刻录压力测试大战等等,是不是很像现在ELIZA、ARC、Virtual、Vvaifu、zerobro、Griffain、Swarms等之间的框架和标准大混战?

这个过程赛道的热点会持续被刷新,同样的资金会不停轮动,围绕技术的社区Community也会产生,更甚至少不了一些对掐和骂战产生。

所谓,技术大混战的存在主要因为此阶段技术很难自证优劣性,靠Github repo分叉数、星标数、发起人从业背景、以及神秘庄操盘入局等信息作为参考判断,都无法对抗项目存在的巨幅波动。因为你不知道哪条信息有参杂水分。

但,既然是技术优劣标准内卷,技术品相一定占据“首位”,我在梳理分析新项目技术框架,特点优势等过程中也是一种“技术筛查”,虽然不一定准确,但至少可避免被一些披着技术外衣的MEME币误导。逻辑很简单,技术项目造假的门槛不低,要挑战的是整个开发者群体的审美偏好,没法靠一个花里胡哨的website就试图收割。

总的来说,这个阶段市场的表征就是“热点轮动”,当中混杂着各种诈骗作妖的项目,但好在能靠卖技术品相搏关注的项目一般不会差。当然,也不要为错过某个新项目而Fomo,FUD一定会有(速通盘的宿命),巨幅震荡过程中上车的机会一定会在。即便错过了,也要相信一定会有比它品相更好的那个她出现,此阶段,用渣男思维玩币一定没错。

没办法,再完美的框架标准设计一开始也只是一个idea,和ico时代靠白皮书融资别无二致,最好的逻辑就是比拼的就信息的消化和学习理解力,相信市场还在创新迭代,相信总会有更好的技术框架出现。

只要筛选一个品相好、持续有迭代进步、MCAP又有性价比的项目站队,接着慢慢等待时间的馈赠就好了。

-AI Agent“链化”融合阶段

围绕AI Agent技术标准框架的Build都是AI Agent“链化”的前提条件,一个关键问题,ELIZA、ARC、Swarms等框架标准都是为了快速部署AI Agent、构建强大性能的AI Agent继而让AI Agent能更好的服务于人。顺着此逻辑就会发现,web3领域的AI Agent不可能只停留在图文信息交互层面,难道仅仅为了娱乐?

AI Agent要想锁住Crypto原生特性就势必得拥抱“交易特性”。如何让AI Agent的自动化索引知识、处理信息、最优化决策能力和链上智能合约的自动化、可组合调用特性充分结合才是AI Agent接轨区块链要完成的愿景。

况且,AI Agent本身存在的Memory记忆存储问题和多模态交互资源优化和可信交互问题等等,也都需要依托区块链的公开、透明、去中心化特性来完成。这还不包括Tokenomics的激励特性能带来的好处。因此,可以断言,AI Agent一定会“链化”。

回想铭文资产发行的叙事走完几波之后,市场最终走到了VC、开发者相继布局BTC layer2的infra叙事上寻求价值应用落地。

AI Agent也会如此,在经历长时间的资产发行PVP和框架标准纷争大乱斗之后,会有大量的旧infra链拥抱AI Agent,也会滋生一些为AI Agent提供链化服务的infra。那个时候,去中心化AI才会Pump真正成为DeFi Summer级别的大赛道。

作为小散肯定很恐慌,难不成让散户在泡沫化叙事中当炮灰,最后留给VC来行业摘果子?其实不然,因为AI Agent这种MEME先行,构建社区的Build路径和过往靠VC给项目分阶段注资,再向市场交付预期最后TGE的逻辑完全不一样了。

VC一定会大刀阔斧入局,但很可能会改掉玩法。或许MEME币先行再后续技术应用落地赋能的方式会成为新式Tokenomics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