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因英国政府干预导致中广核集团被迫退出,预计成本从327亿英镑暴涨至460亿英镑。
02英国政府强硬表示不会为核电站项目投资,要求法国电力集团自行解决超支问题。
03然而,英国人竟想让已结算清合同份额的中广核集团为核电站超支部分买单,涉嫌强盗逻辑。
04中广核集团在英国核电站项目上的连续失利,引发对英国政治力量干预的反思。
05事件背后反映出国资出海如何保障自身权益的深刻问题,提醒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需更加谨慎保护合法权益。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最近,法国电力集团宣布,他们承建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不仅投产日期再度延后,预估成本更是从327亿英镑暴涨至460亿英镑,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攀升!
(欣克利角C核电站建设现场图)
说起这个核电站,那可真是命运多舛。
想当年,我国中广核集团怀揣着友好合作的目的,与法国电力集团携手,一举拿下了这个项目。
原本以为,这将是一次中外合作的典范,却没想到,英国政府竟然在背后搞起了小动作。
2022年,英国首相苏纳克一上台,就无视商业规则,动用行政力量强行干涉,硬是把中广核从项目中给“挤”了出去。
这一波操作,不仅让中广核损失惨重,更让我国的国际商业信誉受到了影响。
(项目签约现场图)
中广核被迫退出后,英国人和法国人可就傻眼了。
原本进展顺利的项目,突然之间就陷入了困境。
新冠疫情的袭来,更是让供应链雪上加霜。
工人短缺、成本飙升,项目直接陷入了停摆的境地。
如今,法国电力集团只能单方面宣布,核电站的第一个反应堆运行时间,将推迟到2029年。
这简直就是给英国人当头一棒!
面对这烂摊子,英国政府开始耍起了无赖。
他们强硬地表示,绝不会再为核电站项目投资一分钱,还要求法国电力集团自己想办法解决超支问题。
法国方面当然也不吃这一套,直接开始“磨洋工”。
这下子,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彻底走到了烂尾的边缘。
(欣克利角C核电站)
然而,就在这时,英国人竟然又厚颜无耻地想起了中国。
他们在《金融时报》的报道中,特意加了一句:“已经结算清合同份额的中广核集团,拒绝为核电站超支部分买单。”
言外之意,就是想把烂尾的锅甩到中国身上。
这简直就是强盗逻辑!
当初是你们逼走了中国资本,现在项目烂尾了,又想让中国来“买单”?
中广核集团当然不予理会。
其实,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并不是英国第一次背刺中广核。
在同期拿下的其他核电站项目中,英国人也同样出尔反尔。
尤其是在布拉德维尔核电站项目中,中广核占股高达66.5%,且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华龙一号”技术。
然而,英国人却硬生生地把这个项目也给搅黄了。
(布拉德维尔核电站项目)
中广核在英国核电站项目上的连续失利,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这背后,明显是政治力量在驱使。
近年来,英国频繁以政治因素无理打压中国的正常贸易行为。
从封杀华为5G,到强迫中资闻泰科技出售半导体晶片厂股份,再到如今的核电站项目烂尾甩锅,英国人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细细深究下来,英国一系列打压中国资本的行为,其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
自从“苏伊士运河”事件后,英国就彻底失去了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
为了维持其国际地位与话语权,他们不得不与美国进行高度政策、利益绑定。
因此,当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战时,英国只能屈从于美国的步伐。
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中英两国的经贸关系,更让英国自身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如今,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的烂尾,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惩罚。
而中资出海面临的困境,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再次陷入类似的陷阱。
英国背刺中广核事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贸纠纷。
它背后反映出的,是中资出海如何保障自身权益的深刻问题。
而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更是中国对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思考。
我们必须认识到,国际贸易中的政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和智慧,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深度问题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