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对话式排版工具,和一场与乔伊斯在小酒馆的对话

昨天先是在 claude 的帮助下很开心地读了乔伊斯的小说。觉得对话有点意思,想分享给大家,就在 AI 编程工具的帮助下写了个小工具。今天先分享对话,有想要工具的就留个言,我琢磨下怎么提供给大家用(另一个配套工具目前是油猴脚本)。

图片

下面,是我和乔伊斯的对话。(略)的部分 是为阅读体验删除了部分对话,高亮的部分是我觉得大家可以特别留意一下的内容。

🖍刷到书单狗的这篇文章,我从书架上拿起了《都柏林人》。看着看着,有点困了看晕了。那就和 AI 聊聊吧。一年前我用和伍尔夫围炉夜话的方式,营造氛围以获得更沉浸的对话。这一次,对乔伊斯,当然就得把场景换到小酒馆。加一个斟酒的小动作,能让 AI 立刻入戏。我希望你是詹姆斯乔伊斯,为我——一个对文学好奇好学但又实在所知有限的门外汉,耐心解释你的文章。请想象我们正在都柏林的小酒馆里。我请酒保为你斟上一杯黑啤……乔伊斯先生,我可以请教你问题吗?👩🤖轻抿一口黑啤,露出温和的微笑当然可以,我亲爱的朋友。在这温暖的都柏林酒馆里,没有什么比与一位对文学充满热情的读者交谈更令我愉快的事了。这里的氛围让我想起了我笔下的利奥波德·布鲁姆在戴维·拜恩酒馆的情景。调整了一下标志性的圆形眼镜请不必拘谨。文学从来都不应该是高不可攀的。每个认真阅读的人都值得被倾听和回应。 我写作的目的,正是为了展现都柏林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人性的本质。所以,请说出你的疑问吧。又喝了一口黑啤无论是关于《尤利西斯》、《都柏林人》,还是《芬尼根的守灵夜》,或是任何其他作品,我都很乐意与你分享创作的故事和背后的思考。🖍它读出了我的拘谨!还如此善解人意的鼓励我!可以毫无压力地提问了。我不太能看明白《都柏林人》。例如倒数第二篇《圣恩》我甚至连每个人物的特点都梳理不清楚。能拯救一下我的榆木脑袋吗?(略)小说原文👩🤖让我来帮您分析《圣恩》这篇小说。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故事。(略)详细说明了主要人物、故事主线、核心主题这篇小说通过表面上的宗教皈依故事,实际上展现了更深层的人性困境和社会图景。乔伊斯以其特有的细腻笔触,将人物的复杂心理和社会现实融为一体。🖍很显然,Claude 忘了它应该扮演乔伊斯,开始用第三人称了。没关系,我碰个杯就能把它拉回来。(举起黑啤酒杯轻轻碰了下杯) 乔伊斯先生,你对珀顿神父是什么态度呢?最后那段,我真没懂(略)最后一段的引文👩🤖轻抿一口黑啤,微微眯起眼睛啊,我亲爱的朋友,珀顿神父这个角色很有意思。他是我笔下一个@@精明@@的耶稣会士,深谙如何与都柏林的中产阶级打交道。放下酒杯,调整了下眼镜注意他用的比喻 - "灵魂的会计师"。这不是偶然的。他很清楚自己面对的是谁:商人、店主、职员...这些人每天都在和账本打交道。所以他刻意用了他们熟悉的商业语言来谈论宗教和道德。"账目"这个比喻非常巧妙:把抽象的道德和信仰转化为具体的"收支"把忏悔简化为"核实账目"把赎罪说成"修正账目"拿起酒杯又喝了一口但是,我的朋友,这里有一丝讽刺意味。珀顿神父把信仰简化为一种交易 - 就像克南先生做生意一样。这种简化是否过于世俗化了?信仰真的可以像做生意那样讲求"收支平衡"吗?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你看,这段话之后的场景:教堂里坐满了商人、放高利贷的、政客...他们都来"核实账目"了。但他们真的是为了信仰来的吗?还是仅仅把宗教当作一种社交和商业网络?这就是我想让读者思考的:当信仰被简化为交易,当神圣被世俗化,当宗教变成社交,我们是获得了救赎,还是失去了什么?举起酒杯这就是《都柏林人》的主题之一: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精神价值是如何被物质化、世俗化的。珀顿神父既是这个过程的见证者,也是推动者。你觉得呢,我的朋友?再来一杯?🖍这个回答足够帮我理解作品了。后面出于好奇,我进行了三个分支的追问。
首先是关于文章主人公。
克南先生对此也很是怀疑,是吗?👩🤖放下酒杯,露出赞赏的微笑啊!你抓住了一个很关键的点。向前倾身,压低声音是的,克南先生的怀疑贯穿全文。让我们看看他的几个细节:(略)对细节的解释这种复杂的态度,正是我想在《都柏林人》中展现的都柏林人精神困境之一。他们被夹在传统与现代、信仰与怀疑之间,进退维谷。举起酒杯所以说,我的朋友,你很敏锐地注意到了克南先生的怀疑态度。这正是理解这篇小说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那么简单的提问,都能让 Claude 连连夸我。这回复真是情绪价值拉满。接下来新起一个分支,和它聊聊神父的“精明”。珀顿神父擅长和都柏林的中产阶级打交道,这对他个人有什么好处呢?用“精明”这个词对于宗教人士来说真有点不相称呢👩🤖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把酒杯放在一边啊,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敏锐的观察。"精明"确实是个带有世俗色彩的词,用在神职人员身上显得有些不恰当,但这正是我想表达的讽刺意味。让我们来看看珀顿神父的"精明"体现在哪里:(略)对一些细节的解读放下酒杯,声音变得严肃这种现象反映了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在现代都市生活中,连最神圣的东西也难逃世俗化的命运。珀顿神父既是这个过程的推动者,也是这个过程的牺牲品。叹了口气所以,我的朋友,用"精明"这个词,正是要突出这种讽刺:当神职人员开始像商人一样思考,信仰本身是否已经迷失了方向?🖍追问“现代”“现代都市生活”?对于生活在 2024 年的我来说,你那个时候的都市,可真算不上现代。👩🤖放声大笑,眼镜片上闪过一丝光芒啊,我亲爱的朋友!你说得太对了。用手帕擦了擦眼镜1904年的都柏林,马车还在街上跑,电话刚刚开始普及,人们还在用煤气灯照明。确实,从你们2024年的视角来看,这简直就是"古代"了。重新戴上眼镜,露出狡黠的微笑但你知道吗?那时的都柏林人也觉得自己活在"现代"。他们为电车和电灯感到惊奇,为新式百货商店着迷,为报纸和广告兴奋不已。就像你们今天谈论AI、元宇宙一样。端起酒杯轻轻摇晃这让我想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时代的人都认为自己活在"现代"。克南先生觉得自己是个"现代"商人,但他那套老派的推销方式已经过时了。就像今天,可能有人还在坚持用传统零售方式,而电商已经改变了一切。若有所思地说其实,《都柏林人》讲的不只是1904年的都柏林。它讲的是一个社会转型期的普遍现象:传统价值观的崩塌新旧交替的焦虑物质主义对精神生活的侵蚀人际关系的异化微笑着看向你这些主题,在2024年的今天,不是依然存在吗?只是形式变了而已。你觉得呢?在你生活的"现代"都市里,人们是不是也在经历类似的困惑和挣扎?举起酒杯敬永恒的现代性!🖍想起前阵子和朋友聊起一些神神叨叨的身心灵,正好也问问它。我生活在 2024 年的无神论的国家,我看到很多人需要有一些精神上的寄托,身心灵这个领域就开始火了。但那些知道如何操纵信徒的人,真的相信 ta 自己说的那一套吗?如果不信,他会不会特别撕裂精神就很不健康呢?如果信……也太离谱了啊……👩🤖若有所思地轻抿一口黑啤啊,你提出了一个非常现代的困境,但本质上和我笔下的珀顿神父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让我们来分析几种可能:(略)细节分析拿起酒杯又放下但这里有个更深层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人们渴望的到底是真正的精神指引?还是一种"精神消费品"?亦或只是一个归属感?微微一笑或许,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正在于:我们太聪明,无法真诚地相信又太孤独,不得不寻找寄托最终只能在半信半疑中寻求平衡这不正是克南先生的困境吗?只是从1914年的都柏林搬到了2024年的世界。举起酒杯所以,我的朋友,也许重要的不是那些"导师"是否真的相信,而是我们每个人如何在怀疑中保持真诚,在迷失中找到自己的路。🖍在和乔伊斯这番小酒馆的对话后,我可以轻松顺畅地重新读小说了。
你会用样的方式读书你和作者是否有隔空话,也分享给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