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湖南西部某农村辣椒种植大户辣子哥指控某新媒体平台虚假宣传,称报道中的收益不实,导致他亏损严重。
02媒体报道中展示了辣子哥笑容满面收辣椒的照片,以及每公斤价格5到6元不等的信息,但实际上收购价仅为2元一斤。
03由于报道中的虚假宣传,辣子哥情绪激动,多次将辣椒倾倒在路上,甚至闹市区泼洒辣椒,严重影响了公共秩序。
04然而,新媒体平台仅作为转载方,无需对辣子哥的损失承担法律责任。
05最后,希望今后报道能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少用夸张手法,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虚假宣传。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某平台上的辣子哥发了一段控诉媒体虚假宣传的短视频,他说某篇报道侵犯了他的权益,但他不知道怎么维权。
到底怎么回事呢?
原来,辣子哥是湖南西部某农村的辣椒种植大户,2023年6月,某新媒体报道了以辣子哥为代表的产业大户采收盛况,标题是“辣椒丰收采摘忙 农户增收笑开颜”。
文首的配图是辣子哥笑容满面收辣椒的照片,内容提到当地辣椒种植规模已达到1000亩,丰收时节,一天就能采摘2万斤,每公斤价格5到6元不等,种植户获利颇丰。
仅辣子哥一人就种了180亩,每天能采摘近万斤辣椒,他还开心的对记者说“预计今年能挣40万元左右。”
看到这篇报道,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对当地的产业发展竖起大拇指,辣子哥等种植大户真是敢想敢拼,致富有道。
如果乡村多一些辣子哥,又何愁乡村不振兴呢?
然而,媒体重点宣传的产业大户辣子哥,他本人却对报道的内容产生了严重质疑。
在视频一开头,他就对那张丰收照片提出了不同看法,因为那天除去人工费,根本就没有赚到钱,他不知道谁拍了那张照片,他的笑也不是因为丰收。
每公斤5到6元的价格也不对,那天收购价只有2元一斤,也就是每公斤4元,种植规模也有水分,辣子哥是种的最多的,只有100多亩,其他人都种得很少,总数绝对没有1000亩。
看到这里,有些人或许对辣子哥的质疑并不认同,既然是宣传,肯定就会有美化的成分,就好比是广告,商品怎么会有广告里说的那么好呢?
2元一斤和2.5元一斤差别不大,七八百亩和1000亩差别也不大,这种适度的美化宣传能够被大多数人理解。
那么,辣子哥是在无理取闹吗?
不是的。
他最大的愤怒来自于收益,报道中的他说了“预计今年能挣40万元左右。”
但他并没有赚这么多钱,而且亏本了,甚至还欠着银行和亲朋好友的巨额贷款。
试想一下,一个借钱做生意失败的人,媒体的宣传却说他赚了大钱,他能接受吗?
换做是谁都无法接受,既然赚了这么多钱,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银行和亲朋好友还钱呢?如此虚假宣传,无疑是把辣子哥架在火上烤,他根本就没钱还。
实际上,该报道发布一个月后,因为亏本而失去理智的辣子哥,就多次把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到好价钱的辣椒,倾倒在了马路上,他戏称这是铺红毯。
多次向相关部门投诉无果后,他还在闹市区到处泼洒辣椒,严重影响了公共秩序。
因为这件事,辣子哥最终受到了严厉处罚。
他为什么做出这些过激行为呢?
辣子哥的解释是,当地政府号召年轻人返乡创业,他积极响应号召,承包了上百亩土地种植螺丝椒,采收后大量产品滞销,当地本来是承诺包销的(该信息来源于辣子哥口述,未经证实),后来不闻不问,导致他赔了本。
我们不去纠结辣子哥说的政府包销是否属实,只需要肯定一点——他确实赔了很多钱。
现在,辣子哥紧盯虚假宣传,想要通过维权来吸引网络的注意(上次撒辣椒起了反作用),最终挽回自己的损失。
当然,辣子哥也有自己的疑惑,他不知道那篇报道到底是怎么发出来的,追究下去有没有意义?等等。
现在我来为辣子哥指点迷津。
辣子哥说他的那篇报道有一万多的阅读,其实那个是系统设置好数据,相关平台上发布的报道,都是一万阅读起步,那些并非什么有人气、有影响力的报道,连报纸上的豆腐块都比不了。
实际上,网络媒体兴起后,类似的报道简直多如牛毛,不同的平台每时每刻都在发布,就连和“辣椒丰收采摘忙 农户增收笑开颜”标题一模一样的的内容都比比皆是。
这种报道来源于基层工作人员投稿,一般先投给县融媒体,上稿后,省、市等更高的新媒体平台会根据内容进行转载,于是辣子哥就在手机上看到了自己的照片。
既然主人公辣子哥说报道是骗人,果真如此的话,新媒体平台是否需要负责呢?
当然不需要,他们只是转载而已,也没有给当事人造成实际的损失和伤害,起诉媒体是毫无胜算的。
辣子哥可能还不知道,更早之前的2023年5月,他就光荣的登上了新闻,当时他说“栽下去35天了,长势还不错呢,我底肥下得足”,报道中还提到他的种植面积是180亩。
可见,辣子哥早就是当地知名的产业大户了,也时常被当地乡政府当成典型来报道。
如果辣子哥看到了5月份的报道,他肯定也不会承认自己说了那些话,更不会承认他种了180亩那么多。
值得一提的是,6月那篇报道中出现了明显的笔误,标题和内容中出现的大多数地点都是某桑乡,但其中一处却写成了某双乡。
还有一处明显的逻辑错误,报道中提到,当地辣椒种植规模为1000亩,每天采收2万斤,辣子哥种植180亩,每天却能采收1万斤,他家辣椒的高产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
光明正大的谎话,到底是如何而来呢?
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该乡镇工作人员为了完成领导布置的上稿任务,在匆忙之中,凭借以往的稿件(种植面积180亩),以及一张辣子哥收辣椒照片,活灵活现地写出了一个年赚40万的产业大户黄某某。
工作人员不知道的是,真实的辣子哥不仅没赚钱,而且还亏本了,但他的目的是完成领导交代上稿计划,他甚至不知道辣子哥到底是谁,更不会在乎对方到底是赚钱了还是亏本了。
而乡镇领导要的是政绩,而且要让更高的领导看到,借助当地媒体上稿后一转发就人尽皆知了,他自然也不会在乎辣子哥产业盈亏情况。
校稿编辑更单纯,看到这篇报道有价值,略加修改后加上自己的名字,绩效奖金就到手了,仅此而已。
从构思到发布,没有人在乎辣子哥的感受,他只是个素材式的产业大户,如果没有意外,明年还要宣传他,目的和今年一样。
说白了,不会有人对所谓的虚假宣传负责。
写稿人员是迫不得已,他不敢得罪领导;基层领导是工作需要,他必须经常露脸;记者编辑则是生活所迫,他也要养家糊口。
说白了,大家都不容易,谁还闲心去深究辣子哥的死活呢?
归根结底,辣子哥的失败只能怪他既不懂政策,也不懂宣传。
政府确实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那么,是不是谁来了承包个一百多亩地,就能成为产业大户,都能赚个几十万呢?
当然不是。
如果真是这样,农村的土地哪里还会等着你来承包,抢都抢不到。
或许辣子哥至今都不明白,那些赚钱的产业大户其实赚的是政府补贴,只要把东西种下去就稳赚不赔,甚至都不用去采收。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项目大多在公开前就已经名花有主了,那些广而告之的鼓励,往往都是无利可图的。
这是政策,宣传又是怎样的呢?
只要认真观察,宣传报道中的产业大户,大部分是补贴大户,少部分是赔钱大户,前者有关系,后者就和辣子哥一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实的农村根本就没有几个真大户。
这很好理解,除非是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否则以当前的用工成本,大多数农村的那一亩三分地,种什么也没法致富。
180亩辣椒自然也赚不了40万,能维持生计就不错了。
最后,希望今后的报道能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既要宣传经验,也要总结教训,少用夸张手法,别再让“致富经”重演了。
关注小号,防止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