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哨楼伴我成长

图片

图片


哨楼伴我成长

作者 | 邓文林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在祖国西部边防线上度过了12个春秋。我亲历了新哨楼的建设,也对老哨楼的故事耳熟能详,这一老一新两座哨所,凝聚了无数戍边官兵的青春与汗水,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2012年3月,春寒料峭,我入伍来到中哈边境线上的库则温边防连。那是我第一次目睹老哨楼的风采,从山脚下仰望,它如一个孤独的黑点,突兀地矗立在山顶,简陋而平凡。班长李新向我讲起关于老哨楼的故事:“自1962年起,哨楼便在山峰之上屹立不倒,成为戍边官兵的精神象征。”说罢,李班长带着我,开始攀登那条通往老哨楼的360余级台阶。站在山顶,李班长带领我面对连旗宣誓,高声喊出连魂精神:“达坂风口砺铁骨,百里边防献青春!” 呐喊声在群山间回荡,激荡着我的胸膛,也在我心中播下一颗扎根边防、建设边防、守卫边防的种子。

2013年年底,老哨楼所在的半山腰上,陡然立起一座米黄色的三层小楼,新哨楼就这样出现在我的眼前, 配备新式的红外监控系统,能够全时监控防区情况,顶层设计的全遮蔽瞭望台,让官兵即使在风雪中也能守望岗哨。我跟随李班长,承担起连队有关水电的工作。

原本我觉得这份工作实在微不足道,但深入岗位后才得知, 由于哨所地处偏远、远离人烟,大到巡逻路上的电缆、钢架,哨楼顶端的监控,小到饮水机的水管、桌上的铆钉,无不需要通过我的双手和智慧去修理维护。

边关的天气变幻莫测,每当我外出维修时,李班长都嘱咐我:“一定要时刻注意安全,慎之又慎!” 一次,我接到值班员的指示,距离连队8公里处的一段铁丝网被大雪压垮,需要紧急维修。那是一个下过雪、天气异常晴朗的早上,我带上维修工具跟随执勤分队官兵出发巡逻。可越是深入被冰雪覆盖的群山,我便越觉得寒意来袭。

很快,天色突变,狂风夹杂着雪花席卷而来,一时间眼前的视线变得模糊。情急之下,我们只能躲进老哨楼里避雪。听着外面风雪的怒号,大家都感到庆幸:“老哨楼经过岁月的洗礼,还能为我们遮风挡雪,真是让人感到格外温暖。” 等风雪小了一点,我顾不得多想,背起挎包、手拿工具,从齐腰深的雪中开出一条路来,赶到点位进行维修。等回到连队时,双手早已被冻得通红。

时光荏苒,转眼李班长退役的日子要来了。临走前,李班长拉着我的手,缓缓地对我说:“等我向老哨楼告别后,以后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守初心,戍边守防不仅仅是巡逻执勤,维修保障同样重要。” 李班长所说的向老哨楼告别,是连队的一项传统仪式。每当退伍老兵即将离队时,都会登上山巅,向这座屹立62年的“无言战友”告别,向自己的军旅生涯告别。

退役仪式如期在老哨楼前举行,鲜艳的党旗在山顶飘扬。我作为擎旗手,亲手为李班长撑起旗帜,看着他最后一次喊出我们的连魂,泪水不知何时打湿了我的衣襟。李班长抹了抹我眼角的泪水,说:“小邓,好好干,你还年轻,大有可为呢!加油!” 那日过后,我便下定决心,答应李班长要做好,就 一定要做到。

时光飞逝,我已然成为一名合格的边防战士,哨所的大小物件也都经过我的双手焕然一新,哨楼也在我的精心维护下如常运行。经过这些年风雪的侵袭,哨楼的内里虽然完好, 可外墙却变得斑驳不堪,连队决定让我带队对其进行翻新。我带着一名新晋军士开展这项工作,由于工作量陡增,突如其来的重担让他倍感压力。晚饭后,他找到我诉苦。我指着山顶的老哨楼,像当年李班长对我说的那样,对他说:“不能因为挫折和压力就轻言放弃,你看咱们的老哨楼,常年经受风吹日晒,却依旧屹立不倒。”

在翻新的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制作出加长的粉刷杆,配合安全绳和脚手架实现了高空作业,在一次次尝试中调试出新漆的颜色。边防线的山脊上,当年修建老哨楼的身影也与维修新哨楼的身影渐渐重合。终于,哨楼又焕然一新出现在崇山峻岭之间。

如今,我时常会站在哨楼上,眺望着远方壮美的边境线,而老哨楼就在山顶凝望着我们。老哨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坐标,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边防战士的成长,也守护了祖国边疆的安宁与繁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守岗位,就像老哨楼一样,无论风雨蹉跎、岁月如梭,都将矢志不渝守护着这片土地。”我在心中坚定地对自己说。

(整理:陈朋宇,首发于《人民陆军》报)
图片

 本期主播 简介 

鲁疆

喀喇昆仑卫士新媒体主播,曾服役于新疆军区某红军师,现为东阿广播电视台播音员,用心吐字,用爱发声,永远热爱军旅,永远热血沸腾。

温 馨 提 示

欲了解“喀喇昆仑卫士

宣传要点提示或投稿

请登录军区党委机关网

融媒体投稿综合管理平台

精  彩  推  荐

图片

总监制张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