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背景
为深入落实《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提出的各项目标要求,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统筹分配建设空间资源,为乡镇发展寻求突破点,打造高品质新市镇,切实发挥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对于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作用,特编制《昌平区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及CP03-0103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20年—2035年)》。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镇域总面积为200.42平方公里。下辖28个行政村和12个社区委员会。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20年至2035年,近期规划年限为2025年。
三、规划定位
复兴南口,建设山清水澈、产业焕新、独具魅力、宜居便捷、治理有效的模范宜居新市镇。
四、发展规划
严格按照分区规划落实规模管控,规划全镇常住人口约15.5万人,到2035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7.56平方公里以内,地上建筑规模控制在1355.52万平方米以内。
五、生态安全格局
基于南口镇七分山、三分田构成生态基底,梳理出南口非建设空间“高生态七分山,大休闲三分田”的大格局,构建“—轴两带多片区”生态空间结构。
—轴:南部田园绿轴;
两带:关沟生态文化带、响潭沟生态带;
多片区:生态保育区、休闲游憩区、特色农业区。
六、全域空间格局
构建“—轴、两带、两心、多组团”的全域空间格局。
—轴:关沟京张联动轴;
两带:南部浅山区协同创断发展带、北部山区生态文化带;
两心:南口镇产城融合科创中枢、居庸关生态文化核心;
多组团:城镇中心区、南口镇历史文化精华区、城镇生括区、科研转化区、智能制造区、南口农场区。
七、全域民生保障
紧扣“七有”“五性”,落实分区规划、专项规划要求,高水平配置,形成服务完善、宜居宜业、辐射周边的设施体系。规划到2035年,基础教育设施千人用地面积达到3984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到0.47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达到0.81平方米,医疗卫生设施千人床位数达到8张,机构养老设施千人床位数达到15张。
八、城乡产业发展
三产并进,抓重点、盘资源、强支撑,第一产业发展都市型农业;第二产业发展先进能源、先进智造和医药健康研发产业;第三产业聚焦消费与文旅。
北部文旅区:加快沟域经济与景区旅游产业系统性融合,发展全域旅游休闲产业。
东部乐活区:推进八达岭奥莱二期建设,强化与乐多港的交通联动,促进品牌集聚,完善配套设施。
西南农旅区:依托农科院中试基地、南口农场及马兴路沿线农业用地,整合周边自然资源,促进形成农业+互联网+文化农旅示范基地。
中部产城融合区:引入清华科研基地,推动国企更新改造与转型发展,打造配套齐全产业园区,推动各类工业、产业园区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及公服水平。
九、总体城市设计
寻迹南口:依托居庸古道文化资源及关沟自然风光构建文化探访主轴线、彰显南口特点、结合文旅、发展慢行、构筑人文生态游廊。
骑游南口:依托南口自然山水资源及历史人文景观,串接各个兴趣点及各个分区,构建一条特色山水人文骑行环线及一条徒步环线。
人文山水观光区:依托南口长城文化遗址景点、历史保护文物景点及历史自然资源混合村,打造以自然景观及人文历史为主线的观光区。
浅山平原休闲区:依托长城“里口”文化、历史文化主题村落、田园风光村落、沟域生态环境构建以休闲文旅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区。
文化遗产聚集区:依托南口城、南口站京张铁路遗址、三大厂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及文保建筑构建以文化探访为主题的文旅遗产聚集区。
十、CP03-0103街区控规
功能定位:以盘活三大厂打造科研基地为目标,以夯实生态本底、带动产业创新、促进美好人居为导向,将三大厂及其南部片区建设成为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品质产城融合发展街区。
空间结构:构建“三轴三片区”空间结构。三轴:综合服务轴——以东一路为主轴,加强科研基地与清华科研院、化工大学等科研高校之间的联系;关沟生态景观轴、响潭沟生态景观轴——提升关沟、响潭沟生态景观和休闲游憩功能,增强其可达性和开放性。三片区:做强科创研发区,完善配套服务区,预留产业孵化区。
景观格局:围绕关沟水系串接规划范围内开放空间系统,构建“—核两带多轴”的开放空间体系。一核:休闲运动活力核心——以区级游泳馆、户外活动场地等室内外休闲健身娱乐空间为核心,将关沟、辛店河生态景观引入,为居民提供休闲运动场所。两带:关沟生态景观带——提升关沟及京张高铁防护绿带生态景观,增加休闲游憩功能,增强其可达性和开放性;辛店河滨河景观带——改造提升辛店河河道生态景观,打通与关沟水系连接,补充休闲游憩功能。多轴:多条生态绿轴——构建慢行绿道,通向关沟及辛店河滨水生态空间,将生态景观引入街区。
地名规划:为方便居民出行,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地名规划编制标准》等有关规定,按照“尊重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的地名命名原则,对集建区道路进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