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已于近期完成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蒙扎铁佩遗址”的田野发掘工作。本次考古出土了汉式铜镜等大量文物,其年代约相当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些考古新发现也进一步揭示出古代丝绸之路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
这三件是国内博物馆收藏的铜镜,分别属于汉代、西晋和唐代。圆板中央凸起一个镜钮,是它们共有的特点。
这是中乌联合考古队在蒙扎铁佩遗址发现的铜镜,造型同样为圆板单钮镜,差别在于缺少纹饰、素面朝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亚考古队队长 刘涛:我们叫汉式的铜镜,和中国的铜镜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基本上就在墓主人的左手边,是不是装在一个妆奁盒里头,可能因为时间太久了,妆奁盒没保存下来,但是,出土的位置是非常清楚的。
有学者研究,中亚地区出土的汉朝文物,主要有丝绸、铜镜等,并将在汉朝境内制作和汉朝境外模仿制作的,统称为汉式铜镜,且大多集中发现于蒙扎铁佩遗址所在的费尔干纳盆地一带。本次发掘的蒙扎铁佩几座墓葬,在年代上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专家看来,这些铜镜的发现,显示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持续存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亚考古队队长 刘涛:铜镜是和串珠在一块儿出土的,包括我们还发现一般称为“眉笔”的这种文物,都是当时的实用品。
铜镜、眉笔、串珠均位于墓主人左手边,并且组合放置在一起,依据这一迹象,考古专家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墓主人生前佩戴珠饰后,用汉式铜镜照影进行画眉修面。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中国文化,融入到中亚最具体的日常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亚考古队队长 刘涛:不管它是不是我们中国原产的,可以肯定的是,它是直接受到了我们中华文明的影响产生的,可以很直观地体现出来,我们中华文化、华夏文明强大的影响力。
墓葬顶部台地发现大型建筑遗迹
1986年,蒙扎铁佩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时,曾出土了丝绸服装残块,研究表明这些丝绸来自中国。时隔近40年,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队再次开启发掘,在寻找墓葬区的边界范围时,发现了一处大型建筑遗迹。
这张正射影像图,相当于本次考古发掘现场的证件照,显示出蒙扎铁佩遗址位于锡尔河北岸的台地上,仅隔一条沟壑,东边就是巴兰德铁佩古城遗址,此前研究表明,蒙扎铁佩遗址是古城的一处墓葬区。
本次出土汉式铜镜的几处墓葬,位于台地北坡上,而新发现的大型房址,位于台地顶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亚考古队队长 刘涛:墓葬的收获是很大的,但是这个大型建筑的发现,用乌方学者的话来说,这是盆地里最重要的一次发现。
经过近三个月的发掘清理,考古队发现,这处大型房址,平面为边长约8米的方形,土坯墙厚达1.2米,室内面积超过40平方米。尤其在室内中心发现一处直径为1米的圆形火塘,再加上室外发现了大量倒扣的陶器碎片,考古专家初步判断,这座建筑,在当年应为拜火教祭祀场地。据了解,学术界一般认为,拜火教是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琐罗亚斯德创建,逐渐东传后流行于中亚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亚考古队队长 刘涛:墓葬里头发现了来自我们中国东方的丝绸,和这种汉式的铜镜。在墓葬上我们又发现了,来自西方的拜火教的这种建筑。这样的话,这个遗址充分地说明了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一个地区。
目前,中乌联合考古队,已经对采集到的古人骨骼样本展开测年研究工作,古代丝绸之路上,曾使用汉式铜镜的墓主人和葬于台地顶部的人群,是否为同时期共生共存,谜底有望2025年揭晓。
中国考古走出去 续写丝路新传奇
《史记》中记载的盛产汗血马、葡萄酒的大宛国,就是现在的费尔干纳盆地。2012年开始,中乌联合考古队曾对这里进行考古发掘研究。现在,中国考古团队再次回到这里,用现代化考古续写着丝绸之路上的新故事。
史料记载,汉代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逐渐形成比较固定的路线,其中,北线与中线汇合于费尔干纳盆地。
地理位置近,文化关联度高,2012年,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队组建,开始对盆地南部的明铁佩遗址进行系统发掘。极具中国考古特色的洛阳铲,在这里,实现首次境外应用。中国团队采用国内成熟的城市考古理念方法,最终发现明铁佩古城是费尔干纳盆地内,公元前后面积最大的古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亚考古队队长 刘涛:就是说大宛有70多个城。当时做明铁佩考古发掘,就是想通过明铁佩去了解费尔干纳盆地整个城市化文明发展的进程。
张骞开创历史,此后,沿着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人群往来不绝于途。1400多年前,玄奘也曾途经费尔干纳盆地,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古代中国了解中亚的百科全书。而在玄奘之前的魏晋南北朝,东晋法显,北魏宋云等,已经奔走在丝绸之路上。2024年,中乌联合考古队发掘的蒙扎铁佩遗址,在时代上,就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亚考古队队长 刘涛:我们这次把人骨那一块整个套箱提取到实验室了,后续实验室清理,精细化发掘,重要的信息把它完整保留下来。后来乌兹别克同行给我们高度的评价,他们说这是乌兹别克第一次整体墓葬的现场套箱提取。我们这一次把中国考古学百余年来发展的成就,向国际同行做一个展示,为人类的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