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号线平谷线上跨大秦铁路桥6000余吨桥梁成功转体

12月20日,随着现场总指挥“开始”指令发出,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01标上跨大秦铁路桥正式转体作业开始。作业人员分工明确,按照试转动作谨慎施工,在转体动力系统的牵引下,约120米长的悬浇T构桥梁开始顺时针平稳旋转,通过紧张作业,转体桥梁旋转67度后跨越大秦铁路,并精准转动至预定位置,与设计桥位完美重合。顺利跨过既有铁路线——大秦铁路,成功实现“转身”。这标志着01标项目向如期实现工程竣工迈进了坚实一步。

图片

作为22号线(平谷线)的重大工程节点之一,上跨大秦铁路节点桥的顺利转体,为疏通线路高架区间段架梁施工“堵点”,实现全线按期竣工通车奠定了重要基础。

北京地铁22号线(平谷线)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首条轨道交通线路,被列入“轨道上的京津冀”第一条示范线。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承建的地铁22号线(平谷线)01标为22号线马坊站至马昌营站高架区间,工程线路全长10.3km,主要跨越京平高速公路、大秦铁路、密三路、金鸡河、无名河、小龙河。

图片

上跨大秦铁路节点桥离大秦铁路最近的墩柱仅15.2米,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大秦铁路运输的影响,工程采用“先建后转”施工工艺,即利用挂篮施工法先平行于大秦铁路进行上部T构梁悬臂浇筑施工,T构梁完成后,墩底再进行转体72度完成对接。相较于传统桥梁建设方式,转体桥工艺能够保证下方铁路在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仍能正常运输,极大减少了对交叉线路运营的干扰。

上跨大秦铁路桥梁部分总长度约120米,转体结构总重6000余吨,正式转体工序必须在大秦铁路封锁停运的小时“空窗期”内全部完成,作业时间非常紧张。同时,大吨位、长跨度的桥梁转体施工精度要求高,工序复杂,现场作业机械多,涉铁安全管理严格,这也给项目现场管理和施工作业带来极大挑战。正式转体前的试转工序尤为重要。12月17日,项目部作业人员进行试转5度作业,提前收集相关技术数据,为正式转体安全平稳进行做好数据保障。

图片

大秦铁路被誉为“中国重载第一路”,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大通道,平均每12分钟就会开出一趟重载列车。如何保证在如此繁忙的铁路附近安全施工作业,而不对铁路运营及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如何保证转体过程中桥梁转体平稳、精准转至预定位置?这些难题让01标项目团队丝毫不敢松懈,提早准备、精心筹划,科学制定施工方案,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劳务人员进行转体施工专项安全培训;积极与铁路设备管理单位沟通联系,对既有设备、地下管线、电缆等设施进行核查、定位,划定防护范围、加设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方案审批制度和四项“卡死”制度,确保大秦铁路周边施工安全稳定;采用高精度转体牵引系统,确保转体误差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

北京地铁22号线(平谷线)是北京市首条跨省域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首条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示范线。该线路西起CBD区域东大桥站,东至平谷中心城,经朝阳、通州、三河、平谷,串联CBD核心区、定福庄组团、城市副中心、燕郊、平谷新城等重点功能区。线路全长81.2公里,其中地下段53.8公里。平谷线共设车站22座,其中平谷段长约20公里,设4座车站。项目预计2026年底建成通车。

线路建成通车后,平谷区与中心城之间将新增一条快速稳定且大运量的客运通道,从平谷站出发至东大桥站最快约49分钟通达,平谷到副中心约30分钟。北三县到城市副中心将实现最快9分钟通达,北三县到CBD地区(东大桥站)最短时间约为32分钟,可有效缓解跨界道路的交通压力,大大提升跨界通勤群众的出行效率和幸福感。

编辑:陈丽君

校对:朱名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