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电总局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以下简称《管理提示》)指出,近期AI“魔改”视频以假乱真、“魔改”经典现象频发。为营造清朗网络视听空间,《管理提示》要求,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举一反三,对各自平台开发的大模型或AI特效功能等进行自查,对在平台上使用、传播的各类相关技术产品严格准入和监看,对AI生成内容做出显著提示。该《管理提示》主要针对近期《甄嬛传》变身“枪战片”、《红楼梦》改成“武打戏”、孙悟空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等基于人工智能视频生成技术制作的“魔改”短视频。“魔改”“恶搞”影视作品的现象早已有之。如2005年,网友制作的“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曾在法律界和文化界引发巨大争论,一度导致很多创作者不敢再碰这种在国外被称为“parody”(戏谑)的作品。在“人人都是导演”的网络视频时代,“二创”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门创作内容,创作者希望在影视经典基础上,通过再创作收获关注及流量。这些“二创”作品中,不乏创意之作,但同样有不少作品存在争议。曾经有一句知名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我们也经常反问自己,如果没有想象力,世界将会怎样?但是,如果人们肆意“天马行空”,不去约束想象力,那么世界又将会怎样?影视是创意产业,但我们必须给创作加上“紧箍咒”——要有道德底线,要对文艺作品有所敬畏。毕竟影视作品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一个爆款可能会影响很多人。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去年,我们还只是谈论这种技术的出现;今天,我们已经看到这项技术对社会、对生活的影响。我身边很多朋友热衷于用人工智能生成自己的影像。这些影像很有意思,有的朋友化身古代美女,有的朋友变成威武将军,这些现实生活中需要跑到景区、换衣服、化妆、跟拍、修片……折腾好久才能完成的古装照,现在用手机几分钟就能生成令人满意的图片,与身边好友分享,甚至成为朋友间共同的娱乐项目。帮助人们实现人生美好愿望——在这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体现了善的一面。但是,如果将这项技术用来“魔改”演艺名人,用来“恶搞”经典作品,这就多少有些恶意、恶行了。《管理提示》认为,“这些视频为博流量,毫无边界亵渎经典IP,冲击传统文化认知,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且涉嫌构成侵权行为。”人工智能应运用于影视业的正确方向,视频生成应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如果我们不遵从法律,不遵循公序良俗,假以时日人工智能也会有样学样“生成恶念”,成为人类向更美好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如何避免人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作恶甚至犯罪,是一个重要且长期的课题。科学家也好,法律专家也罢,都在这件事上争论不休。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物埃隆·马斯克也在担忧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走偏,或对人类未来形成危胁。但他也表示,“人工智能具有行善和作恶的强大力量,但好处更多。”无论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确保它向上向善,且与人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一致。美国的立法者正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合作,通过立法确保人工智能系统与美国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减少人工智能滥用及错误信息或偏见的传播。其他国家也都在探索对人工智能的监管,以确保这一迅速发展的科技不让人类陷入危机或灾难。我国已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2021年12月)、《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2023年1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2023年7月)等一系列规定。此次,广电总局的《管理提示》非常及时,这样的管理措施必然会影响未来的相关立法。(方世彤 英国志奋领学者,Stirling大学传媒管理硕士,长期致力于电视传媒的发展研究和咨询顾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