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斤烧猪!大沥筵开263围,提前“过年”!

头条推荐


筵开263围

免费派1600斤烧猪

超2600名黄氏族人欢聚一堂

一年一度的大沥平地黄氏冬祭仪式

昨日,(12月21日冬至)

在平地黄氏大宗祠如期举行!

现场共聚乡宴话团圆!


乡亲齐聚

平地冬祭热闹似过年


“好久不见!近来可好?”12月21日,大沥镇平地黄氏冬祭在平地黄氏大宗祠举行,当天,众多黄氏亲友从世界各地回到大沥,参与这场冬至盛宴。一句句家常话、一张张熟悉关切的脸庞让人倍感温馨。黄氏族人聚集在黄氏宗祠内叙旧、合照、为宗祠捐献,十分墟撼。


图片

冬祭仪式遵循旧例,当天中午吉时,60岁以上长者身穿传统礼服列队致祭,由主持指引依次敬茶、奠酒、恭读祭文、行叩首礼,祭祀仪式完成后进行敬老联谊聚餐,吃“九大簋”(广府地区高规格的粤菜宴席),最后是“太公分猪肉”。


图片


“一年比一年热闹!真的很有归属感!”不少旅外同胞、本地街坊都表示,黄氏族人在冬祭这一天团聚话家常,气氛热闹,感到十分开心。仪式现场设置的售卖族谱摊位,更是在仪式开始前一小时就已经售空。


图片


据悉,平地冬祭目前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咸丰年。据《南海平地黄氏族谱》记载,平地黄氏每年春、秋、冬三祭,自咸丰年间,取消秋祭,只办春、冬二祭,并延续数百年。


图片


1948年冬祭中断,2005年籍由黄氏祖先德政公900岁诞辰,重启冬祭,至今已是第19个年头。


2018年6月,平地冬祭正式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氏族人黄汉威、黄冠勋也被评为南海区“非遗”项目平地冬祭传承人。


筵开263围、1600斤烧猪

平地冬祭暖胃又暖心


冬祭仪式礼成后,黄氏族人齐聚一堂,共享午宴。据了解,今年宴席共开近263围,超过2600名族人共食“九大簋”,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太公分猪肉啦!快点过来领啦!”现场,人们有序排队领取这份带着美好祈愿的美食,参与祭祖的所有族人均可以分得烧肉。


图片


冬祭分猪肉时,是体现孝德之时。过去只有男性才可进祠行祭礼、领太公猪肉的习俗已经改变。如今,不论男女,所有参与祭祖的族人都可分得猪肉。


凡是60岁以上的长者均可多领一份,70岁以上的加两份,75岁以上加三份,以此类推。而90岁以上每岁再加一份,以表尊老敬老、添福添寿之意。这个环节不仅仅是一份美食的分享,更是对孝德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百年习俗 传承有道

冬祭文化历久弥新


作为一项百年习俗,仪式现场,随处可见传承“沥”量。仪式现场还举行了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地黄氏冬祭传承人黄冠勋、黄汉威收徒仪式。黄泽泉、黄国添、黄鉴英、黄泳城、黄健航五位弟子在众人的见证下,按照传统拜师礼仪,与两位非遗传承人正式确定师徒关系,将身体力行传承发展非遗。


图片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将乡村建设得更好,让黄氏族人回到家乡有更强烈的自豪感!”弟子黄泽泉表示,未来,将认真学习和传承冬祭文化的精神内涵,让冬祭文化成为黄氏族人的内生动力,增强宗族凝聚力和归属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除此之外,现年11岁的平地小学学生黄展锐,是为冬祭开路四位童子之一,也表达了自己对冬祭文化的感触。“我今年是第二次参与冬祭仪式,不仅能学习冬祭的流程,也深深地为自己的宗族文化感到骄傲。”他表示自己未来有机会将继续参加。


图片


佛山市级非遗“平地黄氏冬祭”传承人黄汉威表示,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广州、澳门、香港等地的黄氏族人参与,众多热心乡亲为本次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


据了解,黄氏集团作为本次活动的支持者之一,为冬祭活动捐赠了价值4万多元的礼品,共计200多份。此外,黄氏集团还积极捐款13800元,用于支持家乡的各项建设与发展。


“我从2005年开始从没间断过参与冬祭活动,带年轻一辈回来认祖归宗,了解氏族的历史和文化,支持家乡建设。”旅港南海盐步同乡联谊会会长黄智基表示,他们将会继续发动更多乡亲回来看看,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并积极投身家乡事业建设。


图片


近年来,大沥镇积极奋进“百千万工程”,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动摇,以基础建设塑形,以文化挖掘铸魂,成功塑造盐步老龙、醒狮、藤编、中国相机之父邹伯奇等特色IP,巧用“文化”营造良好“创熟”氛围,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在全国展示大沥民俗文化魅力。


未来,大沥将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通过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助力熟人社区建设,厚植文化自信之基、激扬文化自强之势,培育社区认同感,塑造公序良俗,打造具有大沥特色的“党建360·创熟全友邻”工作品牌,营造全域创熟、善邻共治的基层善治局面。


平地乡亲都分到烧猪了吗?

你有没有到现场感受热闹的氛围呢?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注“南海大沥视频号

了解大沥更多资讯


来源:佛山新闻网、大沥镇宣传文体旅游和教育办

编辑:蔡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