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子长市:让“千万工程”造福“千村万户”
子长融媒
2024-12-22 13:21
发布于陕西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
近年来,子长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通过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多方面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样板,大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
子长市全景
提升村庄“颜值”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从子长城区出发,沿着宽阔平坦的210国道一路向西,便来到了安定镇唐家川村。这里,一幢幢民居错落有致,平整的水泥路如丝带般连接着家家户户。村民们利用门前屋后的空地,开辟出一片片菜地,道路两旁栽上了树木,围起了花圃。
“环境卫生大整治后,村子真是大变样,以前的‘脏乱差’一去不复返,现在的村容村貌整洁又美观,看着心里就舒坦,大家的干劲也更足了。”唐家川村村民唐平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提升民生福祉的关键一环。今年以来,唐家川村紧紧围绕延安市“千万工程”新建村的6个方面、46项创建指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全面推进乡村发展、建设与治理工作。“我们先后硬化了3条通村道路,总长度达1800多米,安装了72盏太阳能路灯,铺设给排水管网3900米、检查井69个,还整治了35座院落。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让整个村子焕然一新。”唐家川村党支部书记冯小彦说。
如今的唐家川村,房屋整齐排列,道路宽阔平坦,路灯和行道树点缀其间,增添了不少生机。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河道干净整洁。无论是家门口的空地,还是村里的公共区域,都保持得整洁有序,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在南沟岔镇薛家渠村,同样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目前,该村完成了28条、总长2650米的侧铺砖硬化入户道路工程,投入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人居环境整治,新建石墙、砖墙1500米,平整公路沿线绿化带2000米。如今的薛家渠村,生态环境优美宜人,村庄面貌整洁有序。
像唐家川村、薛家渠村这样通过环境整治实现美丽蜕变的村庄,在子长市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子长市制定出台了《子长市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方案》《子长市2024年“千万工程”暨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子长市“千万工程”市级重点村创建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顺利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全市2023年—2027年计划创建“千万工程”重点村、示范村40个,其中已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21个,纳入城镇控规统筹编制的行政村13个。同时,统筹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9201.7万元,实施乡村产业发展、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补短板项目126个,且开工率达100%,成功打造省级示范村3个,市级重点村4个,本级自创村16个,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
子长市山地苹果喜获丰收
提升产业布局 筑牢乡村发展根基
冬季的清晨,安定镇李家沟村果农任建斌正忙着将冷库中的苹果一箱箱地搬到车上,准备发往全国各地。任建斌仔细挑选每一箱苹果,确保每一颗苹果都达到上乘品质。
“我的273亩山地苹果,今年是第4年挂果,产量达30万斤。按照市场价格估算,销售额能有96万元。”任建斌一边忙碌着,一边高兴地说,随着线上销售量不断增加,他越发坚定了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安定镇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果业种植。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积极发展早、中、晚熟苹果,实现错峰上市,提高了苹果产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全镇苹果种植面积达2.2万亩,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子长市发展山地苹果22.3万亩,挂果18万亩,产量约16.1万吨,产值约为9.2亿元。
与此同时,涧峪岔镇的蚕桑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名片。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持续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全镇桑园面积达1.2万亩,建成蚕桑科技示范点3个,高标准管护桑园2500亩,新发展川坝地密植桑1300亩,完成郭家河村千亩优质桑园和稍焉村200亩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此外,还建成了收茧站1处、小蚕共育室3处、联户养蚕室3处,新建蚕棚36座,新上自动化养蚕设备3套,新建缫丝室6处,年养蚕量达2800张,实现产值800余万元。
近年来,子长市围绕“一主三带四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积极推进苹果、畜牧、设施农业和小杂粮等多元化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同构”。开设了10家“延安苹果”专卖店,积极筹建果酒、果片及果干加工厂各1座,创建了2个高质高效示范园,新搭建防雹网5000亩,完成1000吨冷库建设,推广果园标准化管理、采摘预冷、现场分选、果园入库“四位一体”果业发展模式;建成蚕棚20座,大力推广饲料养蚕技术,养蚕4120张,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速推进,蚕丝被产品供不应求;新建规模养殖场20个,完成陕北肉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新(改)建大(拱)棚730亩,“三改一提”技术集成推广应用1020亩,完成绿色蔬菜智慧化数字管理平台建设,蔬菜种植面积达3.25万亩,同比增长7.87%,产量达12.85万吨,同比增长5.85%,实现产值5.06亿元;聚焦“林下经济”发展,完成新栽中药材面积7万亩,建成一座集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收购交易为一体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被确定为市级中药材产业链重点县,并成功召开全市中药材产业链建设推进会。子长市还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干果、水产等特色产业,统筹提升油桃、樱桃、葡萄、蟠枣等特色水果基地效益,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
子长市马家砭庭院党课现场
提升乡村治理 增添乡村发展动力
子长市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制度,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大力推广红白事随礼封顶制、宴席套餐制、乡村治理积分制等创新举措,有效遏制了农村陈规陋习,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清风正气充盈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马家砭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确立了“民情联系无遗漏、社会信息底数清、服务群众零距离、全镇管理无盲区”的工作目标。针对过去乡村振兴、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12类网格各自为政、管理分散的问题,该镇率先探索建立“多网合一、一网多用”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网格体系,将全镇划分为65个网格,组建了一支由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等126人的网格队伍,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这一体系,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3起,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126件,其中现场解决98件,交办协调解决28件,切实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为乡村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李家岔镇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理念,将协商议事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推动协商议事平台向基层延伸,并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通过广泛开展协商活动,村民议事“小平台”,发挥出服务群众“大能量”,解决了许多群众关心的小事、难事和实事,形成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良好氛围。
子长市持续加强对议事协商相关政策文件的研究学习,指导各村充分利用村级议事协商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协商事项清单,丰富协商主体,创新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按照‘区域板块布局、园区示范引领、主体集群带动、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加快‘一主三带四区’建设,全力推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子长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魏涛表示。
网编|王慧
来源 | 学习强国
查看原图 11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