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不少市民在洗澡时会选择将水温调得较高,以求一份温暖和舒适。然而,正是这种温差变化可能埋下意外的隐患——热休克。
引起休克的原因,常见的有严重失血、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等。在临床上有一类休克是温度升高引起的,比如中暑和热休克。
虽然都是热引起的,但中暑和热休克的发病原理不同。
中暑是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且不透风的环境下,体内产生热量过高,汗液大量流失,同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人体高热,引起头晕、头痛、神志不清等,严重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中暑多发生在盛夏。
而热休克是由于环境温度急剧变化,血压变动很大,对身体造成很大的负荷,可能引起晕厥、心律失常、脑中风、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等严重症状,情况严重甚至会导致死亡,热休克在冬季发生率很高。
冬天洗澡时从暖和的房间移动到寒冷的更衣室(浴室),然后进入热浴缸,身体经受这样“暖→冷→暖”的剧烈温度变化时,有时就会出现严重症状。
从温暖的环境进入寒冷的空间,为防止皮肤下流动的血液被冷却,人体血管会缩窄,血流量从而减少。当血管缩小,血压就会升高。相反,当身体再次进入高温环境,血管会扩张,血液流动加快,从而血压下降。脆弱的血管就像快速经历冷却和加温的水管,一旦超过肌纤维的收缩范围,破裂和堵塞不可避免。冷热温差越大,血压波动越大,对身体的伤害越大。
“容易发生热休克的场所大多是内外温差大的室内。但请注意,有一个情况也可能发生热休克症状。当用力排便时血压会伴随上升,排便后血压急剧下降,引起的血压波动也可能会导致热休克发生。”罗璧君表示。
热休克的发病主要由于血压剧烈波动,血管迅速收缩扩张引起不良后果,因此,发病人群大多存在血管相关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的人,高龄老人,以及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有以上这些基础病的人尤其需要当心!
1.消除环境间的温差:在更衣室(脱衣服的地方)、走廊、厕所等感觉冷的地方,安装小型取暖器,浴室可提前预热。
2. 饭后、酒后不要立即洗澡:饭后血液会聚集到消化器官以消化食物,血压会稍稍降低;酒精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在喝酒过程中和酒后的血压会有所下降。此时在超过42℃的热水中泡澡,可能会出现一时性的血压大幅上升,剧烈波动,导致热休克。因此,建议饭后一小时或酒后,稍事休息再沐浴。
3. 寒冬洗澡前尽可能告知身边人:发生热休克的早期患者可能有头晕、胸闷、胸痛等表现,此时如果身边人能及时发现,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做到清淡饮食、减少摄取刺激性饮料、保证优质睡眠、避免排便过度用力,同时,做适当锻炼、稳定情绪,都可以降低热休克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