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看振兴】两代人的旅游“梦”

图片

图片

两代人的旅游“梦”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韦夏夏 实习记者 张耀方


12月3号,太阳暖洋洋的,对于小花江村老支书梁绍宇也是平常的一天,他依旧背着手走在村里的水泥路上,路过一户村民正在吃饭,热情地喊:“老支书,来家里坐坐,将就一起吃饭。”“我逛一逛,你们吃。”花江峡谷大桥的施工声传来,他抬头望了望,沿着水泥路继续向前走,看着小花江村的新貌,满心欢喜。


图片


时间拉回71年前,1953年,梁绍宇出生在小花江村,在他的记忆中,上学是一件很“累”的事。


那时村里只有两个出入口:要么从寨后的“鹅翅膀”山梁上翻越,再经过几座大山到达营盘村;要么从距村3公里的花江铁索桥经过,再步行一小时到达安顺的花江镇。


“快起了,再晚去学校就要迟到了。”伴着公鸡打鸣声,母亲的呼唤一同到来。


天还没亮,寒气袭来,梁绍宇不禁把被子裹紧,在母亲的再一遍催促声中起了床。9岁的他将简单的吃食装好,踏上了上学的路。村旁的茶马古道蜿蜒而上,盘旋在群山之间,他沿着这条路往山上爬,爬完再走一段就到平街乡的学校了,一趟两个小时左右。


图片

梁绍宇家的老屋


那会的他不懂交通是什么概念,只觉得要是村里有一条平路到外面就方便了。


1973年,梁绍宇离开家乡参军,1980年退伍回到小花江村,7年军旅生涯在他心中种下了“红色精神”的种子。


回村后,他时常到花江铁索桥边,听着潺潺的水流声思考:小花江村有红色历史,有自然风景,怎么样才能把这个资源用好助力发展呢?


图片

梁绍宇家的老照片墙


1983年,梁绍宇在村民们的推选下成为村支书。那年,他30岁。


梁绍宇在村里经常讲这一句话:“养好猪,喂好牛,搞好生产搞旅游。”这句话一度成为全村茶余饭后的“笑话”。


当时村民们只知道养猪喂牛种地,旅游能挣钱吗?他们也不太清楚。


2004年,纳哈田到花江布依寨8公里公路修通;2006年,花江布依寨到铁索桥3公里路修通。2006年,小花江村被省、州、县、乡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及民族村寨建设示范村,2016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小花江村油路全线贯通,村寨道路全部硬化。


图片


在道路、桥梁、水运的串联互通中,在红色印迹的光芒照耀下,曾经偏居一隅的小花江村变得光彩夺目。


路通百事兴,渐渐地,花江铁索桥、茶马古道、摩崖石刻等吸引众多游客到小花江村来。为彻底打开村民们心中发展旅游业的那把“锁”,梁绍宇和村里的干部们找到了“钥匙”——带他们外出旅游一趟。


两辆大巴车,村里每户去一人,他们到了西江千户苗寨,同样是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带给西江的益处直击小花江村民的心灵。


原来,梁绍宇当初那句他们当作“玩笑”的话是真的。


图片


后来,村里的梁绍青开起了农家乐,罗开英在铁索桥边上卖起了小吃……渐渐地,小花江村的村民们享受到了旅游红利,端上“旅游碗”,吃上“旅游饭”。


梁绍宇也一样,来自浙江的一名游客跟他签下20年的合同,租下他家曾经的老屋,准备经营一家民宿。2019年,梁绍宇不再担任小花江村的村支书,成为村民口中的老支书。


“老支书,今天又有一帮徒步的游客来了!”


“老支书,你看今天我家又赚了几百块钱。”


梁绍宇总是笑眯眯地回应:“只要旅游做好了,不仅是我们这一辈享福,小一辈的更享福了!”


梁绍宇还说,我们小花江村总是幸运的。他口中的幸运便是正在修建的六安高速。


图片


六安高速预计2025年底通车,目前在建的花江峡谷大桥作为世界山区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悬索桥,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桥面至水面高度625米,建成后将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


随着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今年,在外打拼了十几年,34岁的林国权回到了家乡,将图纸上的民宿变成了现实。


今年国庆节,林国权的民宿“小花江桥缘居”开始试营业,色彩斑斓的花果园林,清澈湛蓝的独立泳池,目前有15个房间可入住,在这抬头便可看见的花江峡谷大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入住。


图片


林国权每天都会拍些花江峡谷大桥及小花江村的美景视频上传到自己的视频号上,“关注度还是不错的,在外地工作的老乡也非常关注家乡的变化。”他开心地跟记者分享自己拍摄的视频。


用拍摄视频的方式,宣传家乡,增加当地的人气,他觉得是条不错的路子。


后期他计划将民宿规模扩大到50个房间左右,将非遗布依族蜡染、布依族美食等加进来,满足更多游客的需求,让小花江村的旅游路走得更多样。


“我对小花江村的旅游信心很足,现在交通便利了,大家劲也往一处使,发展旅游不再遥不可及。”林国权感慨道。


图片


12月的一天,冬日暖阳,小花江桥缘居的院子里,梁绍宇、林国权和村里的几个村民舒适地晒着太阳,吃着橄榄果,聊着小花江村的曾经,展望着小花江村的未来。


梁绍宇说:“这一棒就交给年轻人了,小花江村的未来是属于他们的。”

小花江村的发展因路而兴,曾经的山高路陡、交通闭塞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的小花江村,花江峡谷大桥抬眼可见,崭新的柏油路犹如玉带环绕群山,将小花江村的美景连成一串珠链。


发展旅游业改变了小花江村村民只知道埋头喂牛养猪搞传统产业的思想,将旅游也能挣钱的思维扎根村民心中,而林国权这样的年轻人将游客留下来的想法落到实处,两代人在不同时期共同为小花江村的旅游努力。近年来,小花江村正通过“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桥旅融合”等模式,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策划:查必芳 专栏编辑 董海韵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