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中文做了场梦》

图片

  推荐语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是意大利青年亚历用中文书写的中国漫游记。身为九零后的他,像是新一代的世界公民,更松弛,更轻盈。他摒弃宏观视角,其冷幽默也与中国年轻一代同频共振。这本饱含情感、理想与希望的书,展现了勇于拥抱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的乐观精神。

  过去一年,在中文原创书籍中,你读到的关于这几年中国社会生活最真诚的文字记录,有可能出自一位意大利人。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是意大利青年亚历(ale)用中文书写的中国六年漫游记。2014年的南京青奥会,亚历以志愿者身份第一次来到遥远东方,这次短暂的南京之行,让亚历与中文结缘。2016年,他再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学电影,从零开始学中文。他当过外教、做了群演、拍了广告,到2022年已经可以用中文流利沟通,甚至开始用中文做梦。2024年,他用中文写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一开始以为,这又是一本典型的“老外看中国”的非虚构作品,毕竟前有何伟、扶霞,都在中国收获广阔的读者受众。他们都是上世纪90年代首次来到中国,亲历中国经济腾飞与社会变迁,他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走进人群中,透过文化差异的滤镜,我们习以为常的烟火人间在他们笔下显得新奇陌生。

  而《我用中文做了场梦》呈现的却是另一种面貌。身为九零后的亚历,更像是新一代的世界公民,更松弛,更轻盈,更游荡。他们摒弃了一切宏观视角,不求向外探索,只是内向发掘自我价值;他们逃离社会时钟,有时失业,有时居无定所。亚历的文字也与中国年轻一代同频共振,他是豆瓣友邻,在Tinder上结识约会对象,在“写作俱乐部”与各种过着不同生活的人发生连接,来中国是一次基于逃离原生环境的出走,之后便在不同人群之间频繁切换,在“陌生人社会”中自在漂流。

  阅读过程中,时常会忘了作者是学习中文只有六年的非母语者——“我每天像条钟摆,随着惯性在地铁五号线的两端来回摆动。”“我变成一个城市中的过客:不断地左右漂着,轻易地出入各种场景,满足于仅当个配角,再转场到下一个……我喜欢去国贸。出门前,我会仔细挑衣服,尽量为自己打造出一个年轻白领的形象。穿上国贸装,我可以忘掉海淀的那些破事。”

  在亚历的文字里,你可以感受到写作者的真诚,他无意利用外来者的身份向世界解释中国,相比起“中国年轻人在想什么?”“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这类宏大话题,亚历更多关注的是具体的人的内心,并始终保持对人性的兴趣。

  因此,这也是一部只有主观视角的回忆录与漫游记,一本带着亚历的情感、理想与希望的书,不是政治学论文,也不是社会学调查,写的仅仅是他的生活,并试图呈现一个外国人和中国这片土地的复杂相处。而那些在不经意间被记录下的特殊回忆,文字间流露出的则是全世界青年人共同面对的时代情绪:勇于拥抱生活的不确定,并在不稳定中保持流动,跨过隔阂,与人连接。感谢亚历用中文留下的真诚见闻,以及他面对困境时淡淡的冷幽默。阅读这本书,你也许也会被这股敞开自己,拥抱未知,乐观宽容的精神力量所鼓舞,重拾那个“游荡四方,做个世界公民”的梦。 (朱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