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上线健康科普辟谣平台

全文2774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国家卫生健康委针对互联网上的健康科普信息乱象,推出了“健康科普辟谣平台”,定期辟谣。

02该平台包括“健康中国”“中国中医”“中国疾控中心”等8个公众号,公众可通过这些渠道获取权威信息。

03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表示,冬季养生饮食可适当进食温热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枸杞等,同时注意起居和运动方面的调整。

04由于流感病毒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建议冬季加强防护措施,如勤洗手、少聚集、戴口罩等。

05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至时节需特别注意保暖、按时服药、监控指标等,以降低发作风险。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针对一些明显违背科学常识、夸大其词、移花接木的信息,定期辟谣

■“健康中国”“中国中医”“中国疾控中心”等8个公众号可获取权威信息

1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院士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会上,有记者问,当前,互联网上有海量的健康科普信息,有的真真假假掺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有的是借科普名义进行“带货”。有没有权威的渠道可以查证信息的真伪,或者举报谣言?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国家卫健委已经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对此近期主要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

一方面,持续加强优质健康科普供给。成立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并定期更新,发布了国家健康科普资源库第一批新媒体账号名单,包括“健康中国”“中国中医”“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健康教育”“协和医生说”“人卫健康”“沪小康”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8个公众号。后续将继续更新,逐步吸纳更多优秀的、受欢迎的公众号。公众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获取权威信息。

另一方面,加强辟谣。米锋介绍,针对互联网上一些健康科普乱象,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门在官网开设了“健康科普辟谣平台”,重点针对一些明显违背科学常识、夸大其词、移花接木的信息,定期辟谣。公众如果发现了健康谣言,或者遇到无法辨别真伪的健康科普信息,可以注册登录这个平台,提供相关信息的线索,例如信息涉及的主题、所在的平台、链接的地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等,国家卫健委将组织力量核实并反馈。

“健康科普辟谣平台”网址是:http://www.nhc.gov.cn/kppypt/index.shtml。

中医里的“冬藏”藏什么?

问:冬季中医讲究“冬藏”,什么是“冬藏”?藏什么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朱立国:

所谓“冬藏”其实是顺应冬季自然界闭藏的规律。“藏”什么呢?第一是藏精,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主纳气,冬季比较注重养肾和固精,可以使人体的精气内聚,为来年的生机勃发奠定基础。另外,冬天人体的阳气是内收的,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储存能量。第二是藏神,冬季应宁神静志,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以防止阳气过度外泄。另外,冬季昼短夜长,人的情绪特别容易低落,这时可能要更注重调整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安宁,也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

关于养生饮食方面,可以适当进食一些包括核桃、黑芝麻、枸杞、桂圆、羊肉等比较温热的食物,这些温热食物容易补肾助阳,但是吃多了容易产生内热、燥热,可能要配合比如萝卜、白菜等时令蔬菜,减少内热的产生,避免过度温补而造成的燥热。

起居方面,冬季尽量早睡晚起,早睡可以养阳气,晚起可以固守阴气,睡前我们可以泡泡脚,用37度、38度的温水,泡10-20分钟,这样有利于睡眠和气血畅通。

在运动方面,在冬季不宜做剧烈活动,可以选择一些比较舒缓的运动,比如中医里有很多大家比较了解的,像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这些功法都是身心同调,一方面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对心情心态也是一个调整,这种温和的运动是比较好的。运动的时间方面,天气太冷不太适合开展,要等待太阳出来以后开始运动,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不能动作太大、大汗淋漓,阳气容易外泄,对身体不利。

流感季节如何做好防护?

问:近期流行感冒有增多趋势,流感季节该如何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徐建国:

流感流行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传播途径比较多。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以经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播,比如手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又触摸自己的口鼻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二是流感的传染性非常强,容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造成聚集性疫情。三是无症状感染者可传播流感病毒。流感的潜伏期为1到4天,从潜伏期末到出现症状后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流感病毒的复制速度很快,病毒滴度可以在感染病毒后24小时达到峰值。流感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普遍,可达30%左右。因此,由于无症状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病毒,在自己和周围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播病毒。四是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容易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

鉴于流感病毒的特点,保护自己和家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冬季呼吸道病的高发季节,努力做到勤洗手、少聚集、戴口罩、多通风、强身体,老人、儿童等易感人群尽量及时接种疫苗。疾控部门将加强监测,及时把监测情况、预防措施、注意事项等告知大众,让广大群众熟悉和掌握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是预防患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雨雪天不慎跌倒 能否马上活动?

问:冬天雨雪天气地面湿滑,有哪些有效的防滑措施?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如果不慎跌倒后,该如何正确处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朱立国:

冬季雨雪天,增加了很多跌倒的风险,容易导致骨折、脱位的发生。老年人、行动不便的人,在这个季节,尤其是雨雪天,室外活动要做好防护,或者没有特殊情况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相应的防滑措施特别重要。特别是老年人和小孩,应该穿具有防滑性能的鞋子,要注重鞋底纹路的深浅,争取鞋底与地面形成较大的摩擦力,减少摔倒的风险。另外行走的时候,特别是老年人,尽量带一些辅助工具,比如多脚拐杖,以维持身体平衡。行走时要尽量避免可能导致摔倒的因素,如路过有积水、积雪、结冰的区域,特别是表面有一些斜坡而且比较光滑的地方,这时候步子一定要放小放慢,双脚尽量离地时间要短,不要抬得很高,否则容易摔倒。可以选择我们常说的“企鹅步态”,在雨雪天特别管用,外八字形像企鹅走路一样,增加脚底跟地面的接触,这样对防滑、摔倒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如果不慎跌倒了,该怎么办?第一种,如果跌倒以后摔得比较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这时候骨折的机率就很高,所以不主张马上活动。首先要评估摔完之后的状态如何,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不应盲目活动,盲目活动可能会造成骨折或者移位加重,引起更大的损伤。所以要请专业人士来处理,以防引起二次的伤害。还有一种情况,摔倒以后也是比较严重,如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这时候可能出现颅脑的损伤。如果发生呕吐,要把头偏向一侧,尽量避免仰面躺着,平躺状态下呕吐物可能误吸引起窒息,这时候应请旁人拨打急救电话,请专业人士来进行急救,减少更严重的损害。

另一种情况相对比较轻,疼得不太厉害,自我评估状态尚可,此时可在旁人协助下或者自行缓慢起身,要关注局部疼痛和肿胀是否减轻或者加重。如果症状加重,建议去医院就诊,避免一些隐匿性的损伤。

心血管疾病 冬季需注意什么?

问:对已经得了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冬至时节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王建安:

冠心病、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在冬季尤为高发。气温骤降时,人体为了保持体温,血管会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加重;同时,寒冷天气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在室内活动,户外活动相对减少,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血脂水平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议中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等,应特别注意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持室内温暖,外出注意保暖;适当增加室内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戒烟限酒,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饮食上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食物,避免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保持规律作息,确保充足睡眠。

此外,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冬至时节要特别注意保暖,按时服用药物,监控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

心血管疾病发作时的典型预警信号包括胸痛、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同时也要关注非典型症状,如恶心、呕吐、咳嗽等。一旦出现心血管急症,应立即让患者平卧,拨打120急救电话,在专业指导下使用急救药物,必要时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 据国家卫建委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