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药退出中国市场,以后孩子咋办呢?国产的效果又不好

今天,H群最热衷吹水的某群友突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图片

之所以说她多虑了,是因为我觉得这其实是不需要太担心的问题。

一方面,其实原研药大多并没有退出中国市场,只不过是很多没有进入集采而已,就是说在医院里面相比以前是越来越少了,确实不那么容易开得到,但在市面上仍然还是很常见的。

比如前阵子吵得沸沸扬扬的“希舒美”,有报道称今年1-8月国内销售额超4亿元;再比如我自己平时经常在京东给老妈子买的降压药“安博维”,也从来没有断过货。

所以,不用太担心买不到原研药的问题,不见的只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在的,最多就是需要自费、不能报销。

图片

一脸愁相的毛孩子

另一方面,国产仿制药的效果,也没有那么不堪。

大家之所以对仿制药的疗效有担心,主要是因为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和验证,不知道究竟能不能信,也确实有不少药物真的质量堪忧。

但好消息是:我们国家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早在2012年就已经正式启动,截至2023年底,国内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合计已经超8000款(按批准文号计),至2023年已经占据仿制药市场的36%。

图片

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物,理论上就代表着,它有着和原研药近乎一致的疗效。有些人对这个“一致性评价”嗤之以鼻,这点我不想过多评价。我始终认为,这是我国药品管理方面的一个重大进步。

坏消息是:即便是一致性评价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截止至2023年底,占比仍然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这是接下来要好好加油的地方。

但至少,还是可以对这些药物抱有一些信心的。当然,我指的仅仅是化学仿制药,不包括其他(你懂的)

不过,话说回来,“以后孩子咋办”这个问题,本来就是有点多余的,因为,按正常规律,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发育逐渐成熟,其实生病是越来越少的,需要用药的几率自然也就越来越低。

就像我个人总结的儿科医生社交三大真理之一:绝大多数因为你的儿科医生身份而来结交的家长朋友,在孩子上小学后联系明显减少,在孩子进入高年级后基本失联。

所以,担心个啥~



参考资料:
1.《中国仿制药发展报告(20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