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统治者恨透了他,乾隆还将他的史料大部毁禁。因为他是为数不多让后金吃瘪的名臣,如此重要的大臣却被刻意遗忘在历史中。他的名字叫袁可立。
一、抗金前奏
1622年4月,59岁的袁可立离京,此一去,他开启了地狱级难度的副本,在这个副本中,他力挽狂澜、有力阻遏后金侵略,让努尔哈赤多次吃瘪,不过他也给未来的自己埋下了被清朝无情封杀的种子。
《明史》不给袁可立立传,清朝又毁禁了袁可立的史料,所以袁可立的许多行迹是模糊不清的。我们只能综合各种史料“拾遗”去接近他、了解他,因此袁可立的行为可能存在冲突或矛盾。
努尔哈赤剧照
袁可立,河南睢州人。历史上的睢州是一座英雄城市,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睢州)保证了南方稳定,奠定了唐朝平叛的基础。袁可立就继承了这座英雄城市的血脉,他为人正直,曾得罪首辅、皇帝,在1596年初被罢职,直到万历帝1620年去世,整整24年,袁可立都被闲置在家。想想看,是整整24年啊,人的一生中,有几个24年呢?这个时间,后金危害尚小,辽东局势远没有达到糜烂的地步。
1620年泰昌帝登基,袁可立终于被起用。同年泰昌帝去世,天启帝登基。袁可立给天启上书富强七事,天启“一一嘉纳允行”。1622年3月,袁可立以左通政的身份给皇帝充当侍班讲师,因此袁可立也被誉为天启帝师。
同样在1622年爆发了广宁之战,后金连破辽地40余城,辽东核心地区几乎沦丧殆尽,去往朝鲜的陆路被断绝。为了挽救辽东局势,朝中掀起了一股以山海关、宁远、锦州为防线,以防守阻遏后金进攻,以山东登州、莱州为基地训练水军,以收复辽南四卫为突破的计划。这一计划的重要环节就是登莱基地。
为了挽救危局,同年,天启帝将两位老师分别派往北方和东方:孙承宗督师辽东;天启帝以“弹压登莱非公(袁可立)不可,于是以节钺授公”,将袁可立派到登莱为巡抚,并掌管明朝水师,“使持节视师海上”。
袁可立不会想到,就是这次外派,让他散发出了他一生中最耀眼的光芒,同样也是这次外派,让他被埋没在历史中。
天启皇帝
二、巡抚登莱
按照高攀龙所说:在登莱巡抚任上,袁可立预见了火器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其以戚继光之法练兵,大力发展火器,奠定了登莱火器的基础,此举给此后孙元化巡抚登莱发展新式火器奠定了良好开端。
此后袁可立练出海军陆战队15000余人,战船4000艘;大胆任用毛文龙,授其大权,开镇东江;促使朝鲜给东江镇(皮岛)提供方便。东江镇的存在犹如一把尖刀,直插敌人后方,有力牵制了后金的侵略。朝鲜亲明派大臣洪翼汉曾走海路出使明朝,至登莱见到袁可立兵马强盛,大赞道“划城一面,出纳战舰,黄龙青雀,首尾相接,万橹千帆,簇簇其中”。
按照现存日本、未经满清文字狱篡改的《豹陵集·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的记载,袁可立在登莱时期“数得志于奴,使不敢西向关宁一步,先生力也”。
由于满清销毁了袁可立的太多资料,对这段话遂存在不同的解读。一般认为袁可立巡抚登莱,和天津巡抚毕自严、辽东督师孙承宗连成一线,互为犄角,互相支援,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完全遏制后金的侵略。
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袁可立在任期间发动了光复辽南四卫之战,并且成功了。自辽南复州、永宁、金州、旅顺间的数百里粮仓沃土被收复,加重了后金物资的短缺,给予了后金造反以来最沉重的打击。所以后金没敢再侵犯关宁。这是清朝最为痛恨袁可立的原因之一。
三、策反刘兴祚
如果仅有以上事迹,其实后金(清)还不至于太过痛恨袁可立。最让后金丢面子,甚至险些把努尔哈赤气吐血的,是袁可立策反了刘兴祚。
刘兴祚事件是后金乃至清朝都不愿提及的痛,堪称1840年以前清朝历史上最大的丑闻。刘兴祚,也叫刘爱塔、刘海,辽东开原汉人,在后金崛起路上起到重要作用,他是首批投降后金的汉人,据说努尔哈赤将女儿嫁给了他,他成了后金额驸。但明史专家孟森认为额驸是个通用称号,刘兴祚娶的不是努尔哈赤嫡女,而是努尔哈赤养女。且不论历史真相如何,努尔哈赤对刘兴祚可谓是掏心掏肺了,真心把他当成自己人。刘兴祚也很“争气”,他曾在后金丁卯对朝战争后出使朝鲜,让朝鲜断绝了对皮岛的支援,迫使朝鲜倒向后金,并缓和了朝鲜对后金的敌视。
可这么个重要人物,却被袁可立给忽悠瘸了。
历史的呜咽:那些逝去的热血、人与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