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官敬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网络信息时代,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是社会发展方向与趋势。从AI魔改突破原创边界,到AI写材料、“电子笔杆”等现象频频登上热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课题。这本身传递了一个鲜明信号:我们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工作任务等已与AI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已经融入了现代经济社会场景。换而言之,正视AI写材料这个现象,找到“笔杆子”与“电子笔杆”共存的平衡点,让AI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文字工作,提升工作水平与效率,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人民、办好实事。
AI写材料,“一键生成”,既有效率优势,也有质效劣势。不可否认,AI在总结归纳、梳理修饰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数据优势”和“最强大脑”,能够替代文字工作者和“笔杆子”处理部分材料整理工作,从复杂的数据、文稿中找到“需要的内容”。比如,在年终总结中,对全年工作的材料、台账、信息等进行起底式分析和汇总,AI不可谓不是一个很好的“电子助手”。然而,AI写材料缺乏思想性、灵魂性,也是当前质疑的焦点与核心。这正是“笔杆子”与决策者发挥不可替代价值与作用的意义所在。
无论是着眼于为基层减负,抑或是提高工作效率,还是优化工作程序,AI写材料都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点”,即思考如何让以AI技术为代表的“新”力量融入工作中,更好推动“新质生产力”建设。事实上,顺应时代潮流、运用科技创新,产生的新旧思维交替是不可避免的。犹记得,电子办公替代纸质办公也曾遭遇不少“笔杆子”前辈的抵触:手写稿被电子稿替换、网址“收藏夹”取代“剪报纸”、办公文件归档取代“摘抄本”等等,无不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来看,我们不应对AI写材料谈之色变,甚至“拒之千里之外”。现实需要看到,不少台账、报表、材料等重复报送、内容繁琐,甚至某些文字工作“可有可无、中看无用、只看不用”。AI写材料可以侧面倒逼文字工作更加规范、实用、实效化,同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文字梳理、信息汇总、数据检索等辅助,更好服务基层文字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繁琐、累赘的文字工作,让基层党员干部把更多时间用在抓落实上。
当然,AI写材料不能将文字工作任务完全“甩锅”给AI,让“电子笔杆”畅行无阻。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缺乏深邃的思考、严密的分析、科学的研判,尤其是缺乏有建树、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如果让AI“写手”大而化之、千篇一律、同质“出稿”,那么这样的材料必然会陷入形式主义泥淖。总之,AI写材料不妨谨慎摸索、小心尝试,寻找智慧技术融入工作创新的切入点,更好服务基层群众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