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贵州省黄平县,一声声“哞……哞……”仿佛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在黄平县旧州镇鸿运牧业肉牛养殖场内,一排排整齐的圈舍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悠然自得地吃着饲料,小牛犊在一旁慵懒地休憩,时不时发出叫声,充满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黄平县紧紧围绕肉牛养殖这一传统优势,将肉牛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突破口。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养牛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黄平县旧州镇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肉牛综合生产能力,紧抓产业兴旺的关键。此源于西门塔尔牛成功的引入,开启了肉牛产业发展的新篇。
吉林,作为我国肉牛养殖的重要产区之一,拥有着优质的西门塔尔牛品种资源。当地政府敏锐地意识到,引进优质品种是提升本地肉牛品质与养殖效益的关键。贵州黄平鸿运牧业负责人练生华介绍:“我们的西门塔尔牛都是从吉林那边引进的。那边的牛品种优良,生长速度快,肉质也好,非常适合我们这里的养殖环境和市场需求。为了引进这些牛,我们可费了不少心思,从挑选牛犊到运输安排,都经过了精心策划。”正是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为黄平肉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平县在肉牛产业发展上可谓不遗余力,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配套政策。“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不少于 1000 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肉牛品种改良、圈舍建设、贷款贴息以及母牛增量扩繁等多个环节。这些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极大地激发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政策的推动与政府的引导下,多种创新养殖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村党组织 + 自繁自养”模式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政府搭台 + 租赁经营”模式则为企业和农户搭建了合作的桥梁,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创新模式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黄平县围绕“种、料、管、防”四大关键环节,大力推广肉牛养殖适用技术,全面提升养殖的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与科学化水平。在鸿运养殖场内,牛舍采用先进的“干湿分离”技术,有效保持了环境的干爽清洁。练生华介绍说:“我们的牛舍布局科学合理,牛粪通过专门的通道流入储粪池,经过发酵处理后变成有机肥,基本实现了零排放,这不仅环保,还为周边农田提供了优质肥料。”这种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既降低了环境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黄平鸿运牧业作为黄平众多肉牛养殖的企业之一,在其自身不断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有力带动了周边群众走上增收致富之路。练生华介绍,“我们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牛犊供应到养殖技术指导,再到饲料配送,都有专业团队负责。每头牛犊出售前,我们都会进行至少一个月的调理,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让养殖户没有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全县已有7个乡镇,9个养殖主体,1000多户农户投身肉牛养殖。
在旧州镇岑花村,肉牛养殖户雷明方满脸笑容地告诉我们:“以前种地收入不高,现在跟着政府养牛,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他们提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很到位,让我对养牛充满信心。”纸房乡金河村肉牛养殖户杨胜华感慨道:“养牛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让村里的闲置土地和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利用,大家的日子都越过越有奔头了。”
近年来,黄平县遵循“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理念,整合各方力量,形成了“企业领头、大户带动、散户补充”的完整产业格局。这种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了不同主体的优势,实现了产业的协同发展。截至2023年,全县肉牛存栏数达3.9余万头,牛产业产值近6亿元,肉牛产业已成为黄平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