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X老师故意偏向某某同学,我觉得这不公平,很讨厌!”
“爸,现在的班主任X老师管得特别严,上课什么都不许做,不像以前的W老师那么好,我不喜欢ta,更喜欢Y老师!”
“姥,我讨厌数学老师,我不想学数学了!”
当孩子开始“吐槽”老师,估计有不少家长会下意识反驳“你怎么能这么说老师呢”;有的家长则会劝孩子“再不喜欢老师也得好好学,吐槽是没用的”;但也有家长会跟着一块“吐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无条件站队”。
其实,孩子抱怨老师、学校是一个难得的亲子沟通情境,这时咱们的反应不仅左右着孩子对老师的态度,还可能影响着孩子此后的学习态度,甚至自我的定位以及处理人际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沟通情境中,咱们可以采取一个更平衡的、更有建设性的做法,分为以下几步。
多听孩子“吐槽”两句
先别急着下定论
听到孩子“吐槽”老师时,许多家长会失去耐心,做不到“倾听”。举个例子,孩子说“X老师故意偏向某某同学,这不公平,最讨厌这样的老师了!”。
听到这样情绪化的发言时,不要直接否定孩子的感受,比如反驳道:“老师不可能不公平的…”“你是不是误会老师了?”或者直接打断孩子:“班里同学这么多,老师难免会顾不过来。”这相当于不让孩子说话。
孩子不像咱们成人,被朋友或者同事打断发言,总能找机会把话说完。孩子被打断后可能会被沮丧、愤懑的情绪“淹没”,难以重新组织语言,也很难再找时机说出心里话。
哪怕观点和判断已到嘴边,也得忍忍,等孩子自己说得差不多,我们需要做两件事——表达理解和同情、询问细节。
表达理解与同情:
“听起来你好沮丧/无奈/不舒服,其实任何人都会反感不公平的事情。”
“这股气憋在心里很久了吧?妈妈好久没见你这么激动了。”
询问细节:
“能给我讲讲来龙去脉吗?你观察到老师有哪些偏心的表现?”
“有啥瓜是我没吃到的?为啥觉得老师总是在偏袒ta,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
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还是孩子非常重要的社交场合,许多社交基本原则的践行都是从这开始的。花点时间倾听“槽点”,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让孩子知道父母是能够共同面对挑战的伙伴。
梳理“槽点”、分析“剧情”
孩子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地吐槽老师,大部分时候都是在“特定情境”下加入了自己“既往的部分感知和判断”,而且这种感知和判断可能更多停留在“情绪层面”,而不是“认知层面”,这与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水平是相关的。
因此,当孩子“吐槽”老师时,咱们得帮孩子客观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关键在于——区分“事实”和“情绪”,以“X老师不公平”为例:
情绪:“我觉得X老师总是偏袒某某同学,这不公平!”
事实:“今天X老师在分配小组任务时,又让某某同学担任组长。”
情绪:“X老师从不给我小红花,ta就是不喜欢我!”
事实:“X老师今天让某某同学上黑板写题,给ta发小红花,而我从没拿过这种小红花。”
情绪:“某某同学老是围着X老师转!”
事实:“某某同学让X老师给ta辅导错题,课间辅导了足足10分钟。”
孩子可能因为一时的负面情绪,夸大或误解了老师的行为,咱们则需要把握事实与情绪的平衡点,让孩子描述老师具体做了什么,看看真实的“剧情”是怎么样的。
此外,也别一味地强调事实,而不顾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吐露的“槽点”,才能看到“槽点”后的心结。
不要提前预设“一定是谁的问题”
有这么一种情况,不仅孩子讨厌某某老师,家长也反感该老师。但咱们对于一般的“吐槽”,不要提前预设“一定是老师的问题”。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包括老师)是育儿路上很重要的一部分,尊重是建立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的。咱们作为家长,先尝试以正面鼓励为主的沟通方式,促进“家-校-娃”三方的合作。
另外,在发展心理学领域,我们更强调“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自我完善能力”,不管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还是对于需要面对不同年龄、不同特质孩子的老师均如此。所以请父母不要简单粗暴地跟着孩子吐槽,这会传递给孩子一个负面的信息,即“不尊重老师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我们也不鼓励传递“老师没错,一定是你错”的评价,不仅打击自信心,还影响此后的亲子沟通。
孩子进入学龄期,家长们的难题就一下子多了不少,如果孩子对老师有不满,那更是难上加难。如果大家想探讨这个阶段如何成为更好的家长,可以留言,咱们开篇另讲。
*如当下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支持与帮助,可预约作者郭慧凝医生 看诊/线上咨询。
帮助孩子复盘事件
有些时候,孩子对老师的不满,可能是因为孩子确实经历了自己认知中的“不公正对待”,或者是为自己的小伙伴“抱不平”。
我们说“事出反常必有因”,在倾听孩子讲述事情经过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有需要调整或者改进的地方?
以开头的“吐槽”为例,比如:
认为老师偏袒同学👉️“假设你是老师,你班里的同学怎么做,会让你觉得ta很棒,很值得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ta?”
认为老师管得太严👉️“你觉得为什么X老师的规则意识会这么强,为什么班级需要靠这么严格的规则来管理?”
这样有助于咱们对孩子状况保持足够清晰的觉察,避免事情朝着负面方向扩大。
另一方面,咱们了解孩子所困扰或纠结的核心后,可尝试从其他的角度来解读事件,帮助孩子逐渐强化看待事情的积极认知视角:
认为老师偏袒同学👉️“某某同学总能得到小红花,是不是ta做了值得被鼓励的事情,把你知道的原因都说出来可以不?”(如经常第一时间举手答题、大胆发言)
认为老师管得太严👉️“老师管得严,让你很不适应,会不会是出于让班集体进步的考虑,你觉得会有哪些进步?(如班里的欺负同学、破坏公物的行为变少了)
家长还要注意,不要直接地指出孩子的问题,叛逆心人人都有,孩子不见得能有效接受家长的指点。不妨尝试换位思考、让问题可视化等方式,帮助孩子重新解读事件。
情绪调节&问题解决图表,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师生交流确实有问题,咱们可以鼓励孩子与老师沟通。尊重老师不意味着盲目服从,要鼓励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年龄太小,或者孩子的沟通技巧不够成熟,直接与老师的沟通效果不佳,此时父母需考虑介入。毕竟“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如果孩子对老师的不满情绪非常强烈,我们更需要明确老师、孩子、家长的处境和立场。
总结
孩子“吐槽”老师怎么办?
1、不要急着“站队”和下定论,多听听孩子输出的“槽点”,适时表达同情、询问细节;
2、替孩子梳理“剧情”,区分情绪与事实;
3、不要预设“一定是谁的错”;
4、引导孩子复盘,帮助孩子换位思考、从其他角度来解读事件。
这么做有助于孩子学会处理冲突、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但是,如果孩子的“吐槽”过于泛滥、语言过于刺耳,让家长难以承受;或者发现孩子拒绝讲述细节,担心“槽点”下隐藏着其他问题,很担心孩子的校园关系或学习状态,需要帮忙时,可以通过卓正视频心理咨询找到我们。
卓正儿童发育行为专科医生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内容编辑 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