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

腾讯新闻《一线》

作者 | 凌雪

编辑 | 刘鹏

12月2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研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表示,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

图片

“9月底出台的一揽子政策对改变经济下行态势、弥合供需失衡导致的产出缺口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扭转市场预期、提振信心意义重大,股市、房市、投资、消费等方面均有一定改善。”但同时,王一鸣认为,接下来需要解决持续内生动力问题。

王一鸣认为,中国正处在转型关键期。“近年来经济增长曲线与趋势线存在缺口,这与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变化直接相关。未来必须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王一鸣分析,传统发展模式下主要靠发债、拉动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如今,扩大投资的空间收窄,边际收益下降,是否能转向以消费引导投资的模式,值得深入研究。

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王一鸣谈及四方面举措,包括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发力需求端、绿色发展新动能。

详细分析,他提出科技创新要从“跟随式”创新模式转向“引领型”,例如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具备超越条件,在电控、电池技术领域也是国际领先的;在基础材料、零部件、元器件、软件领域需要根本性突破;从集成创新模式迈向鼓励原始创新。

在需求端,未来最大动力源于新型城镇化,关键在于推动现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我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这将释放出巨大需求潜能。”王一鸣表示。

最后,王一鸣认为,要提升金融服务与经济转型的适配性。

我国金融体系形成于传统工业化时期,契合大规模、集中化融资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如今科技创新兴起,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与之不匹配,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风险高,金融机构追求收益稳定;创新需 “长钱” 持续投入,金融机构倾向给 “短钱”;中小科技企业需小额资金,金融机构偏好大额资金做大项目;科技企业重研发、轻资产,金融机构要求抵押。要改变这种模式,任重道远。

对此,王一鸣也提出相应建议,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基金,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更多地投向科技创新,积极探索信贷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拓展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空间,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