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数千张报纸,记录这座苏南小县城的40年“朋友圈”

岁月留痕,档案为凭。由江苏省档案馆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兰台藏珍》,带你重温档案文献遗产中的江苏记忆。今天,我们一起打开《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晚清民国时期常熟地方报纸档案。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明代诗人沈玄这首《过海虞》,勾勒出江苏省常熟市这个“江南福地”的脉络:虞山高卧,曲水径流,山水相和。


常熟自古文人辈出,文化氛围浓厚,就算在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晚清、民国时期,常熟的文化事业依旧十分兴盛,其中最生动的表现之一,就是当时民间报业的繁荣。

 

图片


1910年到1949年,常熟的各种报刊如同雨后春笋,其中,被常熟市档案馆收藏的就有110种,7248张。它们真实地留存了这座苏南县城随着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发展轨迹。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县城会有这么多的报纸呢?

 

图片


常熟市档案馆征集编研科科长 吕惠峰:

在晚清民国时期,常熟文化事业十分兴盛,印刷业发达,当时在城内就有20多家印刷企业。另外,当时社会政权更迭频繁,办报俨然成为了一种风尚。


图片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很多报刊只出版过零星数期,这也是常熟一地能够在长达近40年的历史中,留下如此多种报刊的原因所在。即便如此,它们仍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

 

图片


2010年,常熟市档案馆收藏的这批报纸,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出现过的重大事件和知名人物,很多都能在这些报纸中找到对应的“常熟时刻”。跨越近百年,我们仍能够从中看到这座江南名城长达40年的“朋友圈”。 

 

图片


在1919年5月8日的《常熟日日报》上,刊登了北京学生投身五四爱国运动的新闻和评论;1945年8月17日的《常熟日报》则用了《昨全城庆祝腾欢》及《狂热气氛弥漫虞城》等标题,展现了常熟百姓欢庆抗战胜利的画面。1949年4月28日,《群众》报头版头条以《迎接历史的大翻身!千万颗心溶化在一起》为标题,记录下了常熟人民迎接解放军入城的动人场景。文章中写到“ 昨天下午,万千善良百姓所殷切盼望的人民解放军入城了……”


除了对大事件的记录,这些报纸上也有很多细节丰富的名人轶事,甚至还有对凡人趣事的生动描绘。

 

图片


1918年5月22日的《刍言日报》上,出现了一则维新变法重要人物康有为,拜谒翁同龢墓的新闻,文中描述他祭拜时“袖出祭文一篇,跪诵一通,继之痛哭”。

 

而在1917年7月1日的《小虞阳》报上则刊登了一则民间趣闻:官方摸底贫困户情况,一户人家自报有六口人,调查员统计发现只有五口。女主人解释道:家里还有一头牛,天天要吃四块棉饼,也要算一口。 

 

图片


这时期的常熟报纸不仅报道内容丰富,涵盖时政新闻、商贸经济、民生百态等,报刊的种类也很多样:比如《虞阳新闻》,就是常熟的第一份新闻报纸;《体育光》是常熟体育研究会发行的第一份体育报;《常熟画报》则以刊登摄影、书画作品为主,是常熟的第一份画报;更有像《常熟医学会月刊》《天风》等关注各行各业消息的行业报刊。

 

图片


直到1949年5月13日的《常熟电讯》第一号,成为了民国时期常熟地区创刊的最后一份报纸。


230多份报纸,详尽地对常熟这座苏南县城作了长达40年的连续报道,如同时间的切片,不仅保存了它的发展脉络,也成为这个江南福地宝贵的档案财富。

 

图片


常熟市档案馆征集编研科科长 吕惠峰:

在常熟这样一个县城范围内,创办如此众多的报纸,这在中国新闻史、出版史上都十分罕见。

 

图片

昨日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如今,记录时事的手段和方式更加丰富多元,但常熟市档案馆珍藏的这批老报纸以它存史留凭的独特作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常熟。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董乔恩 陈兰兰 刘洁青 桑雨生 吕世杰 谢岩
  编辑|桃桃



江苏新闻宠粉时间到!这次为您准备的贴心礼物是——“江苏新闻”定制便携餐具套装,让您在每一次用餐中都能感受到江苏新闻的贴心与关怀!


图片


参与方式:

①在本公众号推送的每篇文章下面“分享”和“在看”。

“分享”量前5名、“在看”量前5名的网友可获得福利。(排名后台会自动统计)下期开奖时间:12月31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41
1000%加速,1500%爆率,刀刀烈火,刀刀光柱,3分钟挂出50W元宝!
广告2025高爆传奇-0氪必玩爽服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