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新语丨从楚文字到英译本,清华简最新成果揭示西周夏朝治国智慧

每年年末,清华简的最新成果发布总是牵动着关注者的心,昨天,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如期赶赴这场学术之约,在京举行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暨校释、英译系列成果发布会。仅剩两辑,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就全部完成。

整理研究进入倒计时


清华简于2008年入藏于清华大学,总数近2500枚,是目前已知战国竹简中数量最大的一批。其内容多为经、史、子类文献,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图片

“李学勤先生说过,要一年出一本,我们一定要实现这个遗愿,因为学术界在等待、在期盼。”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坚定地说。

多年来,清华简的抢救、保护、整理和研究工作,离不开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的孜孜以求。随着这项工作即将收尾,残碎的竹简越来越多,硬骨头越来越难啃,但是他定下一年一辑的规则,仍在由清华的团队恪守。

例如,今年整理出版的《两中》这一篇,比较残碎,没有编号,清华大学副教授贾连翔花了很大功夫将其基本复原,包括怎么折叠、存放都做了推理。而最后两辑的整理任务将更加艰巨,黄德宽透露,整理只是第一步,目前中心已经启动了清华简的内涵挖掘及传承传播研究。

此次发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一如既往由中西书局出版。新鲜出炉的藏青色线装六开本,比一张新民晚报略小一些。前不久黄德宽给一所高校寄去13本新书作为礼物,办公室同事告诉他:有67斤重!

持续14年的传统,让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顾青感慨,中西书局敢于以这样的形制、规模、成本投入到清华简中,在中国出版界是独一份,也正因为清华简,中西书局成为了中国出版出土文献的顶尖出版社。

发现夏启“天下王”最新史料


第14辑共收录《成后》《昭后》《两中》三篇竹书,都是前所未见的佚文,其中,《成后》《昭后》两篇首次发现西周早期成王、昭王治政思想资料,《两中》篇则是迄今发现的夏启为“天下王”的最新资料。

《成后》《昭后》两篇原编联为一卷,简长约41厘米、宽0.6厘米。简背有序号,分别编号,三道编绳。《成后》有9支简,《昭后》有7支简。成后即周成王,昭后即周昭王。两篇竹书都属于训典类文献,多用古语,涉及西周早期史事以及成王、昭王的治国理念,是在楚地传抄的亡佚已久的重要历史文献。

图片

两篇简文虽然叙述角度不同,但内容颇有关联,反映了成王、昭王的治政理念,与《尚书》等传世文献以及金文、简帛有关资料可相互印证,丰富了人们对成王、昭王时期王朝政治的认识,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两中》为长篇竹书,原有竹简88支,现存87支。简文假托圭中、祥中与夏启的对话,来阐发作者的治国理政思想。竹书以夏朝初定为背景,夏启向两中征询治国安邦之道,两中指出要秉持中道,顺从五章,遵循九德,效法天则来治理国家,指导夏启恪行德祀,治狱行政,四时行事,要避免邦家安定后的种种负面行为,并言及夏启取代伯益的历史。简文涉及夏朝初期的历史传说和上古政治思想等内容,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夏朝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校释英译让楚文字走向大众


怎么把出土文献转化成既合乎古籍整理特点、又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出版物,对清华简团队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因而,此次发布会推出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第一辑(1~4卷)、《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系列丛书第2卷、第3卷、第6卷和《走近清华简(增补版)》英文版。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录已整理公布的全部清华简,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对释文进行全面校订和注释,将艰涩难懂的战国竹书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向广大读者进行普及推广。丛书还首次公布简文红外图版,附于各卷正文之后,供专业研究学者参考。该丛书目前已出版第一辑一至四卷,并被评为2024年度商务印书馆学术类十大好书,计划共出版18卷。

图片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系列丛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计划共出版18卷。该丛书每卷都会介绍学界最新研究情况,并由出土文献研究领域专家对简文进行注释、翻译,将清华简原文、隶定文字、现代汉字和英文一并呈现。

这套丛书是海内外学者合作的产物,30场视频会议和一系列线下沙龙,把楚文字转换成现代汉字,再转换成英文,难度非常大。黄德宽坦言:“有时候我们把报告出了,自己还没有完全读懂,也只能如此,要靠一代代研究下去。但是翻译成英文,你绕不过去,你得有一个说法,所以尤其要向美国汉学家夏含夷的团队表示敬意。”

而第一部关于清华简的普及性学术著作《走近清华简(增补版)》,对清华简进行了全方位介绍。此次发布的英文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联合出版,英文翻译由武汉大学教授游长松带领的翻译团队历时四年完成。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认为,此次发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及校释、英译系列成果,在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英译系列成果的陆续出版,将为海内外学界了解、利用清华简提供有利帮助,并扩大清华简及中国出土文献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