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熙先生:做自媒体勿急功近利,应理性看待“有用”和“没用”

图片

小时候,我的家在湖北的一个国营农场,那里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因此,我对棉花这种作物非常有感情,对它的生长习性特别熟悉。

记忆里,棉花的害虫特别多,比如红蜘蛛和棉铃虫(下图)。从四月棉花出苗到九月棉花收获后,乡亲们就一直在忙着给棉花锄草和打农药,另外还要打几次叶面肥。在那几个月里,田野里全部都是扛着老式喷雾器给棉花打农药的乡亲,在烈日下汗流浃背。

有一年的七月,有一个长辈带我去他的棉花地查看棉花长势和病虫害情况,以评估决定这几天是否打农药。当时棉花已经有半人高了,正在盛花期,长势非常喜人。我认真地查看了一会儿,告诉他这块地里的棉花没有害虫,不用打农药。

图片

因为在这一个星期之前,他已经打过一次农药了,现在棉花地里根本没有害虫,潜意识里我认为他没有现在没有必要再打农药,再打也是浪费人力物力。

长辈听完摇摇头,说问题不能像你这样看,太片面、肤浅了。他告诉我,你现在看到棉花地里没有害虫,虽然这是事实,但这只是表象,并不是棉花真的没有害虫。

而是因为上一次打农药有效果,把主要的病虫害给压制住了,虫害并没有表现发作出来,没有给棉花造成明显的危害和损失,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图片

然而,这并不表示现在棉花地里就绝对没有害虫,比如可能有尚未孵化的虫卵等等,处于发作之前的潜伏期,情况并没有你所估计得那么乐观。所以,现在还有必要再打农药,一直把病虫害压制住,一直不让它表现发作出来,这才是最佳的状态。

相反,如果现在抱侥幸心理,偷懒不打农药,等虫病害发作表现出来之后再打,就会给棉花带来较大的损失,危害就会大很多,如果是这样的话,还不如现在打,一直把病害虫给压制住。

长辈没有受过多少教育,这番话完全是他凭几十年的种地经验所总结出来的,我觉得非常有哲理,记忆很深,这番话让我加深了对做某些事情到底是“有用”还是“没有用”的认知和理解。

图片

有些事情从短期、从表面上来看,可能的确没有正向的收获,或者成本远大于收获,是在毫无意义地消耗时间和精力,是“没用”的。但是,如果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这样做可能是有意义的,不是没效果,而是效果来得比较缓慢而已,长远看来是“有用”的。

就拿做自媒体来说,我经常会写一些相对生僻,枯燥和专业的技术文章,从开始写的时候我就明白:这种内容不受大多数普通读者的欢迎,平台给的推荐量肯定不高,最终的阅读量肯定不高,收益也不高,可能顶多只有几毛钱,从短期内来看,写这类内容的确是“没用”的,成本远大于收获,是亏本生意,不划算的。

但是,我依然会写这类文章,因为我坚信这类文章虽然比较生僻,枯燥和专业,但绝对是有价值的,肯定会有一小部分对这类文章感兴趣、有需要的读者也在通过搜索积极地寻找这类文章。

图片

而我的文章发布之后,会被各大搜索引擎收录,最终一定会被这类读者所找到阅读,仍然会产生阅读量和收益。只是这个过程可能比较缓慢,至少要好几个月,从长远来看,写这类文章是绝对“有用”的。

正是由于想通了这个道理,坚持这个原则,所以我才没有一丁点流量焦虑,内心非常豁达坦然。即使平台给的推荐量和收益再低,我也毫不介意。因为我相信自己作品的价值,感兴趣、有需要的读者一定能找到这篇文章,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此,我担心平台不给我流量,作品没有流量。

图片

目前我坚持这种打法已经一两年了,已从中受益:我的两个主要创作平台约40%至50%左右的阅读量都来自于用户的搜索,是被动流量,而不是平台主动给的推荐流量。即使平台给的主动推荐流量再低,我每天也至少有两三千左右阅读量,有一个保底的量,不用担心彻底没流量。

综上所述,判断一件事情到底是“有用”还是“没用”,是否值得做,不能从短期、狭隘的角度来看,应该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不要急功近利。

明白这些道理之后,你的内心就会坚韧强大很多,有无穷的信心和动力,就可以从容地面对、克服各种逆境和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