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冬至,今又冬至。北京时间12月21日17时21分将迎来冬至节气。从这天开始,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二十四节气集解》中如此解读。
冬至,虽是寒冷冬季的开始,但也意味着春天不远了。正所谓,“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所以到了明清时期,又出现了不同种类的“九九消寒图”。
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因为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说起冬至的传说,与两种食物有关。
一是饺子,北方在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与医圣张仲景有关。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看到乡亲们的耳朵被冻烂了,便用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制作成“驱寒矫耳汤”分发给众人。后来,人们模仿这一做法,形成了吃饺子的习俗。
二是馄饨,但吃馄饨的习俗有多个传说。一种说法是与春秋时期吴越争霸及美女西施有关。相传,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后获得西施,西施用面皮包裹馅料的食物得到了夫差的赞赏,后来这种食物流传民间,并在冬至时食用,以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力。另一种说法是为了驱赶凶残的匈奴首领浑氏和屯氏,百姓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称为馄饨,并在冬至食用以求和平。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