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标志着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使得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冬至又称亚岁、冬节,早在周代就利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了冬至日,并将这天定为新年的第一天,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的节气。到了汉代才将冬至和春节分开庆祝,因此专门庆祝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延续至今。古人认为从冬至起,阳气开始增强,代表新的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来说,这天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向北白昼越短。
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肥造肥的大好时机,江南地区更是加强冬作物的管理,清沟排水,培土壅根,对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结抓紧耕翻,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能力,消灭越冬害虫。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四时八节之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在我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等习俗。
九九消寒
从冬至开始,以九天为一个单位,连续九个九天,称为九九。民间有冬至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通常是一幅描红书法,写着繁体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个字九笔画,从冬至开始,每天填充一个笔画,填充的颜色根据当天天气决定,晴为红,阴为蓝,雨为绿,风为黄,落雪为白。还有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填充梅花。
冬至饮食
各地不一,北方吃饺子,南方吃圆子。
太溪穴归属足少阴肾经,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
取穴方法:太溪穴位于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时,先找到内踝尖和跟腱,两者之间的凹陷处即为太溪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太溪穴20次,逆时针按揉20次,每次按揉5分钟,以穴位局部酸胀感为宜,可辅助治疗头痛、目眩、耳鸣等。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程振荣,将“冬至”二字以篆刻艺术的形式呈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冬至”二字以楚系篆字入印,文字采用上下排列。其上部的“冬”字,笔画苍劲有力,结构紧凑而不失灵动;下部的“至”字,则以其独特的字形设计,展现出一种到达极致、回归本源的意境,与“冬至”这一节气所蕴含的自然哲理相契合。印石采用狮钮寿山石,使印章的整体呈现出浑厚古拙之气。
【沪谚】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
解读:冬至为阴极,阴极生阳,白昼渐长;夏至为阳极,阳极生阴,白昼渐短。
【沪谚】冬至有云天生病,阴阴湿湿到清明。
解读:冬至这天如果上云,就像天生病了,阴湿天气较多,要持续到清明时的4月初。
【沪谚】冬至过是半寒,一条单裤可以过寒。
解读:过去贫穷之人的愿望,希望严冬早早地过去。
主讲人:张石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谚”上海市级传承人)
策划:李翔
文字整理/制作/播音:高佩明
部分供稿:浦小江 龚宣 马腾平
编辑:陈怡婷 戴静怡 刘浏
初审:方佳璐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