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的浙江孩子,今年冬天你回来吗?(文末送特产)
浙江的冬天,开始已经有些冷了。街道上的叶子还没有落完,山野也不会全然变色,所以层次感、视觉感、搭配感在这个季节就鲜明了起来。很多时候我们在异乡,在校园,在办公室的工位上,总是会错过季节的美好。这大概就是我们每一篇“推送”的意义,把时下最好看的风景,最有趣的活动,还有一些关心与福利带给你们,弥补些许遗憾,感知四季的美好。再过几天,江南也会落雪。雪落在龙王山,山峦隐隐;雪落在云和梯田,田野茫茫;雪落在乌镇,摇曳纷纷。白墙与黛瓦之间,大雪负城,一梦白头,世界一切喧嚣归于寂静,只剩下雪落的声音。最近在天色将近的黄昏,街边的烤番薯、小馄饨、烤冷面开始肆意飘香,仿佛带着乡愁一起,窜进了我们心里。生活的味道凝结在浙江的冬天里,不过十块钱,就能换来一个暖冬的满足。离家已两月,却依旧不习惯陕西的口味。大家都说杭州是美食荒漠,可是离开之后我却无比想念杭州的菜和杭州的生活。记得以前清晨菜市场刚刚喧闹的时候,就会背上书包先去吃一碗巷子深处老字号的片儿川,再给住宿的同学带上一份隔壁小店的小笼包或生煎包到学校。周末,就结伴去上城区城头巷井理弄剪发,再到西湖边人民路的民宿吃阿婆炒的菜,阿婆担心我们吃不饱,总会把碗里的饭压得瓷瓷实实的。曾经不愿意逛的杭州西湖十景,现在听到同学说起,也是忍不住话头说个不停,断桥残雪、苏堤春晓、满陇桂雨…那些以前随意经过的地方,如今却变成了我回家“旅行列表”里的必须打卡地。当然,我最想念的还是肥而不腻的东坡肉、酸甜适口的西湖醋鱼、鲜嫩清香的龙井虾仁、爽滑细腻的宋嫂鱼羹......真的,爱吃的孩子就不能去外地上大学。可能很少有人和我一样想回家唱歌吧?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开嗓,没有放声高歌直到嗓子哑掉。记得高三临近高考那几个月也是这样,一直都没有机会可以唱,我还记得我当时列了很长的清单说我高考以后要狠狠的唱,但总之到现在也没有实现。时隔几个月我又开始无比的渴望可以放声高歌。或许我不是想唱歌,我只是想要一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空间,想要短暂的逃离与自由,在此刻具象化的表现为想家。虽然回家后会和老妈相看两厌,但我还是想回家,想回到我的小窝。吃油赞子、鞋底饼、豆酥糖、宁波汤圆......虽然小吃摊的摊主说话很急很快声音大,说话听起来就像吵架一样,但是宁波话,真的最动听。大学之前我没有出过市,第一次走出我的家乡温州,还是在高考后的毕业旅行,那时觉得处处都很新鲜。直到上大学离开温州,我才知道我是如此想念那座普通的城市。它不像北京那样处处充斥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没有上海滩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华,也没有青岛面朝大海的红瓦白墙,但每当在异乡看见温州二字的招牌,或听见熟悉的乡音,我总是觉得格外的亲切。每当他人问起,我总是骄傲的说:“我是温州人。”并不是因为在外乡人眼中“温州人都很有钱”我才这么说,只是我想让对方知道,我来自浙江一个名叫温州的城市。那里有我魂牵梦绕的家乡味道,一碗糯米饭,一盘炒粉干,一瓶一鸣鲜奶,支撑起我整个已经褪去的童年,那里有塑造我人格的经历,有我永不泯灭的记忆,亦有我最初生的灵魂。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去描写我的青春,我的家乡,直到我踏上前往大学的火车时,我才明白了文人口中的乡愁是何感觉,曾经被我骂过一遍又一遍的高中,曾经我觉得平平无奇的家乡,我现在都能大声的说出对它们的怀恋。我怀念我的故乡,怀念那个飘满桂花味的小巷,怀念童年废弃的游乐场,怀念街坊邻居,怀念儿时的玩伴。尤其是嘉兴的有轨电车,驶在长满植物的轨道上,驶向夕阳的方向,仿佛坐上它,就朝回家的方向前进。从开学到现在还没有回家一次,真的想回家,想吃妈妈做的手擀面,一中的搅搅糖,校门口的烧饼,食堂的牛肉粉丝汤。怀念庾村的金鱼妈妈,怀念钟楼上停靠的许多白鸽,暖黄灯光映照下,俯飞的姿态像飘落的棉花。还有湖州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油饺,外皮酥脆得掉渣,内馅咸香适中,一口咬下去,满满的都是童年的味道,想家的情绪在此刻达到顶峰。每次放假一回家,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必须去吃一顿正宗的绍兴菜,绍三鲜和醉鸡醉虾是每次必吃的,鲜美的绍兴老味道,被每一个离开绍兴的学子刻进了骨子里。吃过午饭,会习惯性去绍兴老街小巷溜达,小巷是感受老绍兴的烟火气和生活气息最适宜的地方。粉墙黛瓦的老民居,河道里过往的小船,古老的石板路,旧时的小桥,偶尔遇见在门口拨弄煤球炉的老奶奶也会闲聊几句,这些小巷的晨暮烟火拼成了最温暖的老绍兴。有时走累了,会找一间茶馆,依窗而坐,看着外面的小河摇橹,发发呆想想心事,如果遇到下雨,也会闲来无事看着屋檐落下的雨滴发呆。天气逐渐冷的时候,温一壶冬酿酒,点几个热乎乎的小菜,和几个同学围炉而坐,不会喝酒的我也会兴致盎然的浅尝几口。数着日子回家的时间里,这口酒香就成了我的精神支柱。还是想骑着自行车,回到曾经挥洒汗水与泪水的地方。每天往返在胜利小区与一中的路途,石榴巷里的故事,非典时期偷偷翻墙买酥饼的冒险,还有婺州公园和老城墙边的回忆,在如今都变得愈发珍贵起来。上周在同学的朋友圈里看到熟悉的地方发生了变化,学校附近的烧饼店依旧开着,不知是否还是原来的老板。曾经的胜利街,如今已成为文化美食创业园,新与旧的交织,见证着时光的变迁。现在就盼着期末考试早点来,真的想回金华了。原来真的只有长大了,离家远了,才真真切切的会想念家乡的一草一木,大街小巷,好山好水。我的家乡位于浙江省衢州市,相比于国外干燥的天气,衢州的风土人情,青山绿水,温婉细腻都让我无比的思念,仿佛有一种,灵魂得到滋养的满足感。记得上次回家,傍晚和家人散步,走过网红桥,吹着温热的微风,看着镜面般的信安湖,树丛,甚至飞虫,都显得亲切友好。抬头的月亮,确实和国外的不一样,她更温婉,更亲切!走下信安湖上的网红桥,就是西区新区,大片草地,成片的新中式建筑和博物馆,期待未来游客车水马龙的样子。走过曾经上学每日必经的钟楼底,笑谈这里曾经是个“红灯区”,有种见证历史变迁的自豪感。现如今,这一篇已经全面改造成小资一条街,猫舍,咖啡馆,一个接一个。也只有在家乡,你不用导航就能脑补出每一条路通向哪里—只有在家乡,那一方不大的土地上。在甘肃,尤其想念舟山的雨天,穿着雨鞋在那样的天气中的狂奔和潮潮的被。想念我家楼下的日渐肥胖的大橘,想念开往长涂的轮渡,那闷闷的笛鸣声和轰轰的马达声,承载着我初中时多少的欣狂。想念普陀山分支上满山的茶园,记得我穿着浅黄的小袄跑进嫩绿的茶园,远远的向爸爸挥手。想念学校外面的水稻田,每每放学之后就会脱了鞋子跑进水稻田,尽管也害怕吸血的水蛭。那些小时候的玩伴,虽然已经模糊了他们的模样和名字,但是外号却依旧记得一清二楚。想吃冬天三件套之热乎乎的板栗、烤红薯,再爬一爬很久没爬的青龙山,一眼看遍整个东港的感觉,太幸福了。因为临海非常朴素,没什么具有网红气质的地方,所以很多人不太了解我的家乡。从宋代起就一直热闹到现在的紫阳街,是我曾经最爱逛的老街。店铺一家挨一家,有很老的秤店和药店,也有很潮的咖啡店和奶茶店,满满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在东湖公园,夕阳穿过园林绿影,洒在湖面上,可以拍一百张美照。台州府原本冷清的城墙脚下,现在夜晚也热闹得如同白天。江边垃圾场改造后,成为花开不断的城市公园。破败的四合院,变身为书店和民宿,漂亮得让人认不出。曾经,那里是滩涂和荒地,现在成了沿江绿道,等到春天又变成一片花海。曾经我奉行距离产生美,因为在家里待久了总会有争吵矛盾。我向往自由,我相信广阔的世界都是我的栖息地,但是此时此刻,躺在宿舍的床上,我还是好想家。一个浙江丽水大学生在重庆悄悄地碎了。昨晚上去南滨路看夜景,从扶梯上下来视野突然开阔的那一刻突然很想哭。小时候盼望着长大,逃离父母的管控,可越长大越恋家。想念那平凡的家庭生活里,蕴含着的满满爱意和细致温暖,想念母亲做的家常菜和她的唠叨,想念父亲所给满满的安全感,想念老家村子里的月亮,能照亮村里的小溪,照亮回家的路。现在的钟楼应该敲九下了。以前钟楼的钟声响12下,妈妈就会叫我回家吃饭,小时候找不到回家的路,都是靠钟楼来辨别方位。棉布市场的鸡蛋灌饼是我和同学的最爱,常常一放学就直奔店门口,拿着零花钱大喊:“阿姨,要一个鸡蛋灌饼!不要葱!”泰山弄小店里的棒棒糖还是5毛钱一支,文昌路路边的手工冰凉腐现在应该不开了吧。上次和朋友到防洪堤散散步,南明湖徐徐的风吹得我们昏昏欲睡。我是爱哭鬼,很多想家的瞬间都会鼻子发酸感到泪目。翻开和妈妈的聊天对话框:“最近我看你们那降温了记得多穿点”“生活费还够用吗用完了一定要说”这一刻,倔强嘴硬的小大人忍不出哭出声来。在浙江呆久了,不觉得这个地方像书里的“世外桃源”。直到有一次离开浙江去往北方,遇到冬天的干裂,那瞬间就想像候鸟一样飞回浙江,做一个安安静静的“浙里”人。“无论走多远,心里有一块地方都停留在浙江。”以前我对这句话总不以为意,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五湖四海的天气等着你翱翔,家里那狭窄的巷道,那几盘土头土脑的菜,有什么好牵肠挂肚的。直到这些年我反复离开浙江又回来,才体会到对“浙里”的思念有多深。北方干燥的空气、南方咸甜相反的口味,都让我无比怀念村口的老树、屋顶的炊烟,妈妈刚刚端上桌的饭菜,它们像一根细长的线遥遥牵着我,叫我再远也认得回家的路。走在西湖岸边,走在华灯初上的南宋御街,走到我爱的小店门口,点上一份热乎乎的片儿川,雪菜、笋片和瘦肉碰撞出的绝妙味道让我明白,一碗片儿川,才是人生的根蒂。家乡永远不会从记忆中抹去的,每一个从浙江走出去的人,都带着“浙里”的烙印。那些在心底反复惦记的地标和味道,也早已渗透了我们人生路上的点点滴滴。我在期待,浙江的第一场雪落下之后,你会回来吗?当杭州变回了临安,天池变成了冰雪童话世界,乌镇变成了水墨江南,当雪花又一次落在广袤的土地之前,你能和我一起看初雪吗?你们要的特!产!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