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澳门青年在横琴创业,这里成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平台。
2.刘烱超在横琴创建了电商服务平台“发现澳门”,吸引了大量内地游客购买澳门特色产品与服务。
3.刘智龙在横琴开设零售特产礼物门店,随着长隆主题乐园的开业,生意逐渐兴旺,目前在横琴和广州都开设了公司。
4.由于优惠的税收政策、创新环境、较低的人工成本等优势,澳门青年选择在横琴创业。
5.目前,落户横琴的澳资企业总数已超过6500家,横琴正逐渐成为内地与港澳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横琴地处广东珠海南端,与澳门一水之隔,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横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澳门青年,他们带着对祖国内地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这里开始了创业之路。从电商平台到智慧社区,从零售门店到商务服务,《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多名在横琴创业的澳门青年,他们的故事宛然是粤港澳大湾区飞速发展的缩影,而他们自身也在为澳门与内地深度融合,为祖国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花海长廊。(视觉中国)
“几年内,我在横琴开了3家门店”
土生土长的澳门人刘烱超第一次从澳门来到横琴还是在2017年。彼时,他供职的澳门企业在这里参与开发了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出于好奇心和探索新事物的心态,他也加入了这一项目。刘烱超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忆:“当时横琴还不像今天,很多地方都还很荒芜。”但从每天的工作中,他观察到横琴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决定以更“沉浸”的方式加入这一进程。
2018年,刘烱超和多年的好友——另一名土生土长的澳门人在横琴创建电商服务平台“发现澳门”,该平台面向大湾区,可以向更多内地人推介并售卖澳门特色产品与服务。在这个平台上,人们可以很容易找到澳门街巷里最地道的本地美食,也可以购买心仪的小众旅游项目套餐。
“我们的本意是借此凝聚澳门本地人的情感,同时也让内地同胞更了解澳门。”刘烱超告诉记者,他发现,在大湾区做跨境服务电商的前景,似乎比他之前预想的还要好。“澳门每年都有3000万人次的游客群体。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这个平台注册用户接近100万,90%是游客,其中70%来自粤港澳大湾区。”
刘智龙是这片“热土”上另一位创业先锋。2012年,刘智龙从海外留学回到澳门,他对庞大的内地市场很感兴趣,便立即报名去内地实习,也留意到大湾区针对港澳青年的创业政策和发展机遇。最一开始,他还有些犹豫,直到2014年听说长隆主题乐园将在珠海横琴开业,当地希望可以招到一些澳门企业或者品牌进驻,他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
刘智龙把自己的零售特产礼物门店开进了长隆主题乐园。“长隆主题乐园开业后,游客量不断打破纪录,很多游客想购买特产回家送给亲朋好友,而澳门的特产很受欢迎,我的门店生意因此十分兴旺。几年内,我们就在横琴开设了3家门店。”
横琴长隆航宇飞船旅游项目。(视觉中国)
2020年后的几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湾区的游客量有所减少,这也一度影响到刘智龙的零售生意。不过,刘智龙又看到了新的商业机遇——无接触支付和生活方式。“内地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很先进,我觉得澳门也可以引入。”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因此在横琴成立一家科技公司,主做智慧化社区,并在澳门的居民社区里推广无接触物业管理经验。
刘智龙告诉记者,目前,自己在横琴和广州都开设了公司,将来如果有机会拓展其他业务,他也希望到大湾区更多城市去发展。特别是深中通道开通后,去深圳也更加方便,他自己也在做这方面的考虑。
“创业体验非常好”
自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以来,粤港澳税务部门推动落实大湾区的税收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帮助在大湾区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及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红利。在“双15%”所得税、澳门居民个税优惠等政策加持下,横琴已经成为内地澳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和澳门青年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在采访中,不少澳门人都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优惠的税收政策、蓬勃积极的创新环境、相对较低的人工成本、面向内地和日本、东南亚的巨大市场,以及当地政府的高效与开放,是他们选择到横琴以及其他大湾区城市创业的重要原因。
在刘烱超眼中,在横琴创业的体验非常好。“当地政府对澳门人和澳门企业都非常热情,提供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如澳人澳税、澳企澳税,还有澳门人在横琴工作的生活补贴等。”他回忆称,在进行公司注册的初期阶段,当地政府会安排专人跟进协助公司的注册成立过程,从公司命名到最终拿到营业执照和公司印章,整个流程都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而且没有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我很幸运,是第一批来横琴创业的澳门青年之一。那时我们想申请公司,还需要跑多个不同的部门。后来,横琴推出商事登记认证服务机制,我们在横琴申请商事登记可‘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刘智龙告诉记者,去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也已经启用,办理各项业务更加方便。“我能明显感觉到,横琴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最新统计显示,目前落户横琴的澳资企业总数已超过6500家,比合作区成立时大增近40%;其中,已有32家澳资企业被评为国家或省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3年来,横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5家、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8家。
横琴的迅速发展也吸引更多来自大湾区、内地其他地区甚至国外的企业来到这里调研、考察,这让澳门人李艳看到更多市场机遇。李艳的丈夫是香港人,最初他们的生意主要是为来自港澳的游客提供在横琴、珠海等地的旅行、度假服务。但随着大湾区的迅速发展,她的业务迅速扩展到了展会和商务接待。
“横琴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国际金融、贸易和科创中心,它吸引了大量企业来此落户,而这些企业都有很高的商务需求,比如研讨会、发布会、交流会等。这些都成为我们服务的重点,已占到我们业务的80%。”李艳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现在,横琴正逐渐成为内地与港澳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当地政府也会定期举办各类会议和活动,活跃的人气让她对生意的前景非常乐观。
便利的“双城生活”
据媒体公开报道,截至今年9月,已有超2万名澳门居民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生活、就业。几位受访者都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横琴和澳门开启“双城生活”非常便利。
刘烱超告诉记者:“我现在住在横琴,但几乎每天都要回澳门办事,最多隔天也要回一次。从我在横琴的公司到澳门的公司,加上过边检的时间,一共也只需要半个小时,很方便。所以,我有时甚至早上在横琴的公司,中午回澳门吃饭,下午再来横琴处理事务,晚上可能回澳门父母的家里吃饭。一天来去几次的情况,都时有发生。”而家住澳门氹仔的刘智龙则表示,自己从家中到横琴的公司只需要15分钟,整个过程非常“丝滑”。
今年3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封关运行,横琴口岸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新模式,人员车辆货物通关效率大幅提高,最快只需20秒就可通关。据横琴边检站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21日4时,经横琴口岸出入境的客流总量超过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38.2%,这也是横琴口岸开通以来,年客流量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
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横琴与澳门的衔接也非常通畅。李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作为在横琴生活的澳门人,自己同时有澳门的“回乡证”和在中国内地的居住证。“我可以在横琴买医保,上五险一金,坐高铁、坐飞机,和内地人几乎一模一样,非常方便。我自己看病就经常去珠海的医院,不久前医生还给我开了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药,通过医保只需要11元,非常便宜。”
“最近几年,我身边的澳门朋友来横琴、珠海、深圳等地定居的人越来越多。”刘智龙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是对比澳门相对狭小的空间,横琴和珠海的生活空间更大,绿化和配套更好,生活起来更加舒适;另一方面,澳门的市场和产业空间有限,大湾区的发展为他们的事业和前途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比如做科技的朋友会去深圳,做制造业的会选择江门、中山、佛山,做文旅的会去广州、横琴等等。”
“当然,这对我们来说也意味着不断有新挑战。澳门市场小,企业竞争不明显,但进入内地后,我们发现竞争非常激烈。于是,现在我们也在努力快速融入大湾区的生态系统。”刘智龙笑着对记者形容道,大湾区给了每个怀揣梦想的澳门人一个崭新的平台,有机遇,也有挑战,更有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