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与淮南“鸟代”——东方白鹳

冬至与淮南“鸟代”——东方白鹳

冬至与鸟候——12月21日是冬至。按照《淮南子》排序,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居首,因此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当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在气象上,因地表尚有积热,冬至温度还不是最低。冬至开始数九,真正的严寒是在冬至之后的三九四九。冬至三候中没有鸟候,初候“蚯蚓结”,是说隐藏在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就像一根打结的绳子;二候“麋角解”,是说麋鹿久受阴气,冬至开始感受阳气,鹿角会逐渐脱落;三候“水泉动”,是说冬至以后,阳气萌生,井水开始上涌,泉水开始流动。冬至时节,候鸟迁徙基本已到目的地,留鸟仍在鸟巢中温暖过冬。遇到冬日暖阳,鸟儿会结伴活动,寻寻食物,晒晒太阳。

图片

图片

“鸟中熊猫”东方白鹳——东方白鹳是鹳形目鹳科鹳属大型涉禽。其体态高大,站立时高度在1米以上,翅膀展开宽度超过2米,体重超过5公斤。东方白鹳长相美丽,羽毛为纯白色,翅膀上有绿色或紫色光泽,长而粗壮的喙呈黑色,仅基部有淡紫色或深红色,眼睛周围的皮肤和喉部为朱红色,腿和脚呈鲜红色。该鸟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我国中东部均能见到,但数量稀少。2021年6月4日,央视新闻报道:“我国东方白鹳种群总数量超7400只。”2022年4月7日,央视新闻报道:“东方白鹳种群增长至目前的9000余只。”全球数量如此之少,以致它被人们称为“鸟中熊猫”。目前东方白鹳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濒危等级,在我国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图片

图片

“鸟中君子”东方白鹳——东方白鹳的体型高挑,体态优雅,自以为颜值很高,因此眼光自然也高,在繁殖季节,如果没有遇到中意的对象,宁可单身也绝不凑合。这种“高冷”性格体现出某种君子风范,具有圣洁、忠诚和坚韧的象征意义,因此又得到“鸟中君子”的美称。鹳鸟自古就得到国人的喜爱。西汉都城长安的北垣东门是洛城门,别名“鹳雀台门”。汉武帝想延年益寿,要喝神仙赐的露水,希望鹳雀能向神仙传话,于是专门在鹳雀台建造了承露盘。山西永济市有座鹳雀楼,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是鹳雀在黄河上空盘旋翱翔的画景,想到的却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

图片

图片

冬至的淮南“鸟代”——东方白鹳是候鸟,喜欢栖息于湖泊、水库、池塘等边缘浅水地带,捕食鱼类、蛙类、水生甲壳类以及两栖类和小型哺乳类动物,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大通区的蔡城塘非常适宜东方白鹳的栖息。2023年整个冬季在蔡城塘至高塘湖一带都能观测、拍摄到“鸟中国宝”(东方白鹳)的身影,说明这种大型涉禽首次在淮成功越冬。今年春天在蔡城塘拍摄到近200只东方白鹳,它们在此停留歇脚,觅食补给。珍稀候鸟在淮安家落户,说明我市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但由于蔡城塘环境变化,今年入冬以来,栖息蔡城塘的东方白鹳数量明显减少,令人担忧。谨以国家一保鸟类东方白鹳作为冬至时节的淮南“鸟代”,以此呼唤群众的爱鸟意识。


周强/文 田刚/图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终审  沈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