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路灯下,树叶正在变硬,影响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全文1149字,阅读约需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霜发现,北京的路灯下树叶虫食率平均只有2%,比黑暗处的还要低。

02由于叶片虫食率降低,城市昆虫多样性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受到严重打击。

03张霜团队通过对北京国槐和白蜡树叶的研究,发现叶片虫食率的降低与叶片硬度的升高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04然而,夜间人造光如何影响植物虫食率仍不确定,不同种类的路灯光谱可能对植物造成不同的影响。

05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夜间人造光对不同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叶片变硬对地下生态系统的影响。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本刊记者|王昱


城市灯光下,总有趋光的小虫飞来飞去。像这样昆虫聚集的地方,一般都会有更多树叶被它们啃食,也就是虫食率更高。但在北京,情况却反了过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霜说:“在比较正常的生态系统里,自然情况下的叶片虫食率一般在4%到8%之间。但我们发现,北京的虫食率平均只有2%左右。并且路灯下的虫食率比黑暗处的还低。”张霜主要研究的是自然情况下的叶片虫食率,但北京这个反直觉的情况将他的注意力拉回到了城市里。


当叶片虫食率降低时,昆虫从植物中获得的能量就会降低。“我们在野外经常能看到蝴蝶飞来飞去,但城市里很难看到这种景象,这说明城市昆虫多样性不高。”张霜介绍。昆虫的数量减少后,以它为食的鸟类也会受到影响。能量会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流转,实际上,作为食物链最初的一级,昆虫遭遇到的负面影响,可能会通过营养级联效应,扩散到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张霜说:“相当于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受到了严重打击。”


为了找出虫食率降低的原因,张霜团队在北京收集了约5500片树叶,并按照收集地点是否有路灯照射分成了两组。这些树叶来自两种北京最常见的行道树:国槐和白蜡。研究团队分析它们的各种性状,包括叶片大小、含水量、叶片硬度、元素组成还有单宁含量。植物分泌的单宁会让树叶变得更难吃,是植物的一种化学防御手段。张霜说:“我们并没有什么预设的答案。最终统计结果显示,叶片虫食率的降低和叶片硬度的升高保持着非常高的相关性。”他们将这一结论整理成论文,发表在《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


路灯下的叶片会变硬,更不容易被虫子吃掉,背后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或许是因为光照时间更长,植物能在叶片中制造更多纤维素;或许是因为灯光下昆虫聚集,让叶片不得不长得更硬一些。但不管怎样,这都是夜间人造光影响的一个侧面,它不仅让城市的居民看不见星空,还会对我们身边的城市生态系统造成未知的影响。在地表以下,叶子变硬的影响仍会继续。张霜说:“叶片变硬之后,即使落到地上,微生物分解它的难度也会增加,这可能会影响地下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


张霜说:“此前对夜间人造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一物种的影响上,比如昆虫的行为。但种群之间的互动,同样是生态系统关键的一环。”如今,夜间人造光的影响还在快速扩大,就像本次研究的结论一样,它可能已经在我们身边造成了更多影响。张霜说:“除了树叶,夜间人造光还会影响地面的昆虫分布,我们下一步会研究这会对树木产生哪些影响。”


不过,夜间人造光究竟会如何影响植物虫食率,先前的研究给出的结果并不一致,有的认为会升高,有的认为会降低。“这只是一个初步的研究,结论只局限于北京的国槐和白蜡,仅限于北京的生物群落,并且也仅限于高压钠灯的光照,这是北京最常见的路灯,”张霜提到。不同种类的路灯光谱不同,可能对植物造成不同的影响。“不同城市,比如南北方城市的对比,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选自《环球科学》12月刊“前沿”栏目。


-电商广告-

《环球科学》2024年12月新刊正在热卖

《环球科学》2025年度征订现已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