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蓉/文 中东主权基金与中国企业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
据SWF Institute数据,自2023年6月起的一年内,中东主权基金对中国的投资额达7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五倍。许多中东主权基金已在中国建立投资团队及办公室。
中国对中东的出口也在显著增加。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1至10月,中国对沙特出口额累计达401.98亿美元,同比增长15.3%。
作为一家中东投资机构,2019年易达资本开始在中东展业,逐渐成为中沙资本合作、产业合作的“桥梁”,其利雅得总部也是不少中国政府部门人士和企业家访沙的重要一站。
过去数年,由易达资本投资、支持并成功落地沙特的企业包括极兔中东、沙特云计算公司等,它们均快速成长为本地产业巨头。2024年,在沙特交通和物流服务部的支持下,易达资本与萨勒曼国王国际机场开发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打造“沙特-中国特别经济区”。
2024年末,易达资本宣布二期基金首发项目完成,并披露了对联想集团供应链赋能平台联晟智达的5000万美元投资。
12月9日,经济观察报专访了易达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Jerry Li。Jerry在过往的跨境投资实践中发现,中国企业及投资者从事跨境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为“非商业性风险”。企业海外投资时间一旦拉长,尤其在10年以上,就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超出商业范畴的地缘政治风险。
因此,Jerry认为,中国公司在出海时,需要与海外的资源、资本以及产业进行真正的深度合作,并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满足自身发展诉求的同时,着力提升当地的产业能力,从而集聚资源,实现共赢。
理解易达资本
2019年,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eWTP基金共同出资成立易达资本。易达资本一期基金在2020年完成了4亿美元的募集。
2023年12月8日,易达资本宣布了其二期基金获得了PIF旗下的母基金公司Jada投资的消息。二其基金规模为10亿美元。
今年10月初,阿曼主权基金与易达资本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投资1.5亿美元,与易达资本专注于中东、北非市场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机会。
如今,易达资本的足迹已不仅限于沙特,在阿曼、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等国也已陆续开设办公室,拓展投资业务。
作为一家跨境投资机构,易达资本的打法是:最大化发挥中东主权基金的资金和资源效用,以股权投资撬动中国企业,并利用中国企业的商业化能力和差异化经验去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在这过程中,易达资本为对方提供产业规划、资产管理和生态建设服务,同时为中国企业解决全球化难题。
“只有这样的定位才能真正帮助企业出海”,这是Jerry经过多年实践和思考后形成的方法论。他说,在企业竞争中,如果能比竞争对手多出1%的微小优势,很多时候也已经足够了。
易达资本的项目从立项到落地一般需要2—3年,过程中涉及企业国际业务的全面重组和拆分、海外资源的对接和落地,以及本地化的合规建设。
以极兔中东为例,在中国快递行业20年的发展中,他们认识到基础设施是快递公司成功的基础。所以极兔从第一天起就投资重资产和基础设施,建立了国家级别的快递网络和分拣中心。在易达资本的助力下,极兔中东在阿联酋和沙特成功启动了快递网络运营,目前末端配送已经覆盖沙特全境。同时,极兔沙特利雅得转运中心也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占地1万平方米,具备20万件包裹的最大日处理能力,成为当前中东地区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物流中心之一。
Jerry说,“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专注于支持下了决心适应本地化需求、并有能力满足本地化需求的企业,帮他们进一步蹚平道路,形成聚合效应,进而带动上下游的产业公司一起打开沙特市场。”
中东需求
中东地区凭借其连接东西方的地理优势,正在成为全球贸易和能源运输的关键枢纽和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由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和巴林六国组成的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成员国,总GDP达到2.2万亿美元,人口约5400万,正成为全球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之一。
其中,沙特阿拉伯正在积极推进其国家战略目标。2016年4月,该国推出了“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和“国家转型计划”。在“2030愿景”中,沙特设定了未来十五年的发展蓝图,目标是成为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中心,全球投资的引擎,以及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全球枢纽。简而言之,沙特致力于扩大其全球影响力,并通过科技创新、投资、文化和娱乐产业的转型来实现这一目标。
Jerry说:“要立足某个市场,需要关注本地实际需求,双向互赢才可能长久,我们也在中间寻找匹配的机会。”由于宗教差异、文化差异以及迥异的商业环境等原因,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于是,易达资本直接参与了当地深层次的共建过程。这种共建不仅仅在股权层面,而是深入产业规划、生态系统建设甚至部分产业战略层。
以易达资本投资的阿里云沙特的“沙特云”为例,Jerry解释道,沙特缺乏云服务,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云服务的支持。在易达资本牵线下,阿里云与沙特电信合资成立了沙特云公司,成为当地首家云服务商。现在沙特云公司已经开始向中东地区其他国家的客户提供云服务,并成为阿里云全球网络的一部分。
再例如今年10月公布的“沙特-中国特别经济区”的建设,也是完全立足于解决当地市场实际痛点的项目。
在沙特商品进口过程中,除了关税外,还必须通过严格的官方认证流程。认证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会根据商品类别(如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有所不同。此外,若贸易公司由外国人经营,还需满足3000万沙特里亚尔的注册资本要求(约合6000万人民币),并提供该公司在其他两个国家的运营资质证明。这些高门槛要求使得中国企业在沙特市场的参与受到限制。
成立特别经济区就是希望降低这些成本。Jerry说,“我们和沙特政府紧密合作,参考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计划通过‘沙特-中国特别经济区’这一国家级项目,系统性帮助中国商品突破当地的贸易壁垒,同时着力减少对当地现有贸易生态的冲击。”
中国公司全球化需要更深度的融合
近年来,世界地缘政治风险显著加大。中国企业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地缘冲突的漩涡中,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也因此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早在10年前,Jerry就已察觉到这种趋势。
2013年,Jerry开始投身于海外跨境投资。那时,他观察到,早期华人出海的小规模贸易缺乏资本价值,然而具备资本价值的大型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时,也会面临不确定性,“经常会听到某个企业在某个地方做得不错,但是钱拿不回来”。
他说,跨境投资的核心风险并非商业或财务风险,真正的核心风险是地缘政治风险,企业最终可能会因为这一真正的核心风险而无法持续经营,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Jerry说,“今天我们进行的是周期较长的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如果不能慎重地将地缘风险列入本地化经营结构设计的一部分,未来的风险敞口会非常大。”
在他的解释中,中国跨国企业存在这样的悖论:在中国取得商业成功、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必定都是适应中国市场商业规则和环境的成熟企业。但“船大头难调”,如果这些企业没有深刻意识到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在法律体系、监管规则和商业文化方面的差异,不因地制宜地主动调整运营策略,而是只拿国内的经验生搬硬套去开拓海外市场,公司难以真正出海,也更难发展成真正的跨国企业。
这对当下的中国企业,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全球化已经不再以贸易为主导,而是更多地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安全进行供应链布局。Jerry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供应链的转移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供应链转移的过程,既是个挑战,也是个巨大的机会,且无法逆转”。未来,无论是海外投资还是产业发展都要适应这一过程。
多年来,Jerry与团队反复思考的是,能否找到一种模式,去系统性应对当前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
结合自己和团队过去超过20年在日本、韩国、欧美、东南亚以及印度等市场的跨境业务经验,Jerry发现,真正的跨国企业应该能够适应不同国家的生态,而不仅仅是输出产品和技术。
他说,中国企业、产业能力和技术的全球化,有赖于企业真正地与海外市场本地的资本、资源以及已有产业链的融合,有赖于与海外市场实现真正的资源和成果共享。“能做到这一点,中国产业链就可以成为全球产业生态的一部分。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认识到跨境投资不仅仅是财务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