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二院最新研究证实 | 我国自研菌株脆弱拟杆菌BF839能有效干预孤独症

AI划重点 · 全文约1211字,阅读需4分钟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的研究证实,我国自研菌株脆弱拟杆菌BF839能有效干预孤独症,安全性高。

2.研究团队共招募了2-10岁60名孤独症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BF839或安慰剂治疗16周。

3.结果显示,BF839可显著改善ASD儿童的异常行为及胃肠道症状,尤其是4岁以下儿童。

4.此外,BF839可促进ASD儿童肠内双歧杆菌生长,可能与其能有效改善ASD儿童症状的原因之一。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广泛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言语及社交障碍、兴趣狭窄、重复刻板行为等。近年我国ASD患病率逐年上升,患病率达1% 。目前以教育康复训练为主的疗效有限,缺乏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肠道微生物组已被报道可通过菌群-肠-脑轴参与ASD的发病机制,影响其胃肠道功能和行为。近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开展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临床试验发现:采用我国自研菌株脆弱拟杆菌BF839能有效干预孤独症,安全性高,这为广大孤独症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曙光


图片


在这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中,研究团队共招募了2-10岁60名孤独症患者,在不改变两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BF839或安慰剂治疗16周。在0天、第8周和16周分别进行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社会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0岁-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Norm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Skills from Infant to Junior High School Children,S-M、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 GSRS)评估以及不良反应监测。同时在第0天、16周收集ASD患者的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


结果


01

BF839可显著改善ASD儿童的异常行为及胃肠道症状,尤其是反映刻板行为的运动能力,益生菌干预可能对4岁以下儿童更有效。


02

安全性高


仅观察到BF839组有2例(6.67%)因轻度腹泻而退出,其余患者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03

BF839可促进ASD儿童肠内双歧杆菌生长


越来越多的动物研究和临床试验都报道了单一菌株或复合菌株益生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SD行为表现及胃肠道症状,本研究结果提示BF839在改善ASD儿童行为症状方面显示出较为优秀的功效。


BF839可以促进ASD儿童肠道内双歧杆菌的生长,致使一些神经活性化合物的代谢功能显著变化,这可能是BF839能有效改善ASD儿童症状原因之一



本研究结果对于人类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由于BF839是一个已上市多年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源性肠菌制剂,这一研究成果可以迅速应用于临床。



这一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前期我们团队及国外来自Cell的动物实验结果:脆弱拟杆菌可改善孤独症小鼠的部分症状。肠道微生态失衡是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中共同的发病原因之一,使用有益微生物去纠正孩子的微生态失衡,对孩子有极大的帮助。然而,我们的研究发现:益生菌干预可能对4岁以下儿童更有效。因此我们呼吁,时间就是大脑!早期干预与良好的预后相关!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nutrition/articles/10.3389/fnut.2024.1447059/full

来源 | 临床营养科

编辑 | 广医二院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