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撰稿|吴雨祥(实习)
屡败屡战的考研路,戏里戏外的理想与彷徨
彭友已经两次考研失利,并且打算再冲一次。对从本科新闻专业想跳转到戏剧导演专业的他而言,这样的挫折并不令人意外,毕竟考研的千军万马中三战四战者也不乏其人。真正不同寻常的是,在其他人紧张备考惟恐分心的时候,彭友在校园里排练起一出自编自导的话剧,这出剧的关键词是“迷路”。
选择
从2013年入学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初中部算起,彭友已经在海淀黄庄待了11年。2022年秋,彭友刚升入大四,起初希望能在本科所学的新闻专业拿到保研资格。近年来的“推免”竞争除了靠学业成绩,还有一种特殊的路径——支教保研,即前往偏远地区支教一年后再回学校读研。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彭友报名了学校支教团的选拔,最终却以一名之差无法进入正选名单,不得不重新思考毕业后的现实。
彼时,彭友正担任学校话剧团团长。话剧是他本科最大的爱好,甚至因此牺牲了一部分学业。因为长期浸泡在话剧的氛围里,彭友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新的念头——把爱好变成专业,考话剧方面的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在话剧团里,确有一些往届的学长跨专业考戏剧的研究生或是从事戏剧相关工作,但“上岸”者寥寥。不过,彭友还是决心一试。此时离当年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仅剩3个月,彭友瞄准的还是戏剧专业的顶尖院校——中央戏剧学院,失败几乎毫无悬念。
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已经有了明确的毕业去向,彭友虽然“一战”失利,却也更加明确了考戏剧专业研究生的目标。他告诉自己,第一次的失利权当一个台阶,毕竟自己准备时间不充分,复习也不系统。跨过这级台阶之后,他决心全力以赴再考一次。
彭友在家中整理前两次考研的笔记。去年暑假,彭友每天都用一页纸写下自己的复习进度。但今年,因为排练的缘故,复习进度不得不延后。
为此,本科毕业后彭友离开了校园,没有搬回父母家,而是搬到了房租相对便宜的河北雄安,没有灯红酒绿,也没有很多外卖选项,剪掉了一头长发,决心“从头再来”,全力以赴复习备考。2023年冬,彭友第二次踏入中戏考场,交上了自己的答卷。这一年,彭友报考的戏剧导演专业仅录取5人,最终,因为一门专业科目发挥不佳,彭友在激烈的竞争中再次败北。公布分数那天,他的失落难以自抑。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落榜的失意加之独立生活的压力让他变得消沉。
一种更为务实的声音在耳畔萦绕:有人劝他放过自己,降低目标报考一个分数要求更低、招生名额更多的学校来保证上岸;也有人劝他另谋出路,申请出国读研;还有人劝他开始找实习,好为找份工作做铺垫……书架上增添了很多好友相赠用以宽慰打趣的书——《被讨厌的勇气》《人生没有什么不可以放下》。
但彭友内心有一种强烈的不甘。“我也才23岁”,思前想后,彭友决心再考一次。他搬回北京,住到了位于京郊的新住所,准备“三战”中戏的戏剧导演专业。为了赚取生活费,彭友利用闲暇给人大附中的学生上戏剧课程。有时他能从这些中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回想起中学时代初登舞台的经历,“当我经历这个阶段的时候,舞台之于我是最纯粹、最简单、最愉悦的”。
搭台
彭友在京郊的新住所有一面很大的玻璃隔断墙,他会不时将自己新的创作灵感写在上面,一夜过后,经得起推敲的想法会被留下,其余的则被擦去。在玻璃板正中的位置,有两行醒目的大字一直被保留:“我们不知路会通向何方,但其注定会通向某处。”
彭友在京郊的新住所有一面很大的玻璃隔断墙,他会不时将自己新的创作灵感写在上面,一夜过后,经得起推敲的想法会被留下,其余的则被擦去。
显影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