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套信号灯配时方案上线 助力162个路口堵点治理

全文1260字,阅读约需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对179个拥堵路口实施“一点一策、精细化配时”,提升路口通行效率与路网整体通行能力。

02目前,第一批堵点治理任务清单中涉及的179个路口中,已有162个路口完成了配时调整,完成率高达90.5%。

03为此,成都交警通过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AI算法,实现信号灯“知堵”“治堵”,实时监测交通数据,自动完成信号优化。

04通过AI算法自适应控制路口信号灯配时,路口早高峰拥堵指数平均下降4.23%,小时通行流量增加16%。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信号配时优化作为一种投入小、见效快、性价比高的交通管理手段,如何在拥堵治理中发挥作用?

12月20日,记者来到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中心探访发现,自全市第一批次堵点治理任务清单发布以来,成都交警根据179个拥堵路口交通拥堵态势,通过对路口实施“一点一策、精细化配时”,对路段实施“干道优先、支线保畅”,对片区实施“全量感知、分层解耦”的信号配时策略,逐一开展路口信号灯配时优化调整工作,显著提升了路口通行效率与路网整体通行能力。

截至目前,第一批堵点治理任务清单中任务涉及的179个路口中,已有162个路口完成了配时调整(完成率高达90.5%),共修订204套配时方案,涵盖了226个时段。

一点一策 化解路口拥堵瓶颈

吉龙路与应龙北一路交叉路口位于高新南区软件园旁,该路口承担着吉龙路、梓州大道以及应龙片区车流与高新南区核心区的交通流转换,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潮汐现象尤为显著。特别在晚高峰时段,东进口直行车辆受限于梓州大道与吉龙路交叉口绿信比,南进口左转车辆易留滞交叉口,形成死锁,引发片区交通拥堵。

图片

成都交警通过持续监测路段交通运行态势,深入分析研判路口配时现状,采取对晚高峰由东向西的车流适当控制,留出路口通行空间,确保路口不死锁。同时,根据流量变化情况,将晚高峰精细划分为17:00-18:00、18:00-19:00两个时段,并分配不同绿灯时长,与上下游路口建设信号绿波带,使车辆可一次性通过多个信号灯路口。新的配时方案实施后,交叉口死锁现象消失,路口拥堵指数由1.93降至1.03,平均车速提升由14.13km/h提升至26.48km/h,车辆排行长度减少约700米。

图片

联动优化 路段通行提能增效

东大街,是成都进出城的一条重要通道,道路沿线商业区、学校、居民小区等业态多样,存在多处堵点。

为达到多点共治、联动增效,成都交警先后针对东大街与静康路交叉口进城左转排队长,夜间左转需求大的现状,通过分析左转与直行流量比例,将可变车道左转时间延长1小时,减少左转车辆等待时间,有效解决进城左转二次排队问题。

图片

针对东大街与劼人路交叉口,早高峰进城拥堵突出现状,采取对进城直行方向配时进行精细化调优,结合早高峰路口车辆左转、行人通行需求较低情况,将原左转+西侧南北行人30秒绿灯进行重新拆分,增加15秒进城直行,让进城绿灯时间从90秒增加至105秒,优化后早高峰进城排队长度从680米降至490米,高峰期间每小时可多通过200辆车。针对配时优化后东大街道路运行情况,成都交警持续优化全路段信号配时,通过点线面多点优化,实现东大街一线拥堵指数下降4%,平均车速提升2%。

AI赋能 信号灯“知堵”“治堵”

剑南大道盛邦街出口,是到达高新区核心区域重要转换点。主道出辅道流量和辅道出城流量大,时变性强,多时段固定配时方案无法很好匹配流量的动态变化。

图片

针对该堵点,成都交警通过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AI算法,通过智能决策来优化交叉口流量控制策略,在主道与辅道之间实施智能化的决策机制,使系统能够灵活选择最优时间进行放行,以适应实时交通状况的变化,让信号灯能够“知堵”“治堵”,实时监测交通数据,自动完成信号优化,交叉口通行效率随之迎来“大提升”。通过AI算法自适应控制路口信号灯配时,路口早高峰拥堵指数平均下降4.23%,小时通行流量增加16%。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何良 供图 成都交警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王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