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探究竟|当晚年无法承受病痛的折磨 该如何优雅地告别?

随着中国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根据2024年民政部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随着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中国已正式踏入“深度老龄化”行列,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步入超高龄化社会。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应对老年人面临的健康挑战、减轻年轻人的照护压力以及妥善处理即将到来的死亡高峰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议题。
图片
生老病死是人生总要面对的课题,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当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时,你会怎样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是躺在ICU里全身插管,拼尽全力地去治疗去抢救,还是舒适地、平静地走完生命中最后的一段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并重视这个问题,寻求更为人性化、有尊严的临终关怀方式。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诠释了医学的真谛。当疾病无法被治愈,医学如何帮助患者缓解痛苦、帮助家属走出哀伤?姑息医学(安宁疗护),或许能够帮大家找到答案。
图片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医生介绍,姑息医学(安宁疗护),作为一种专注于提升生命质量而非延长寿命的医疗模式,正在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它旨在为那些患有严重疾病、预期寿命有限的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包括疼痛管理、心理支持、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使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保持身体上的舒适和心灵上的宁静。
姑息疗法为生命带来更多选择
“走到终点前,我想让自己过得好一点”,这是无数生命有限者最后的心愿。让患者能够有尊严地死去,也是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一直在做的事情。作为提供专业安宁疗护服务的临床科室,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是国内姑息医学先驱机构之一,从1995年创建至今已走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姑息医学科创始人李金祥主任医师/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英国圣克利斯朵夫安宁医院与现代姑息治疗的开创者西西里·桑德斯交流学习后,创建了我国自己的姑息医学科。从一个医生两张床位,发展到如今的40余人的专业医护团队和44张床位的病房、每年为约3000名患者提供缓解痛苦的整体关怀服务,姑息医学科用了29年的时间。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的特色服务包括:
1.个体化护理
在为每位患者制定照护计划时,科室除了考虑疾病本身因素外,还特别关注患者的文化程度、人生经历、家庭背景、社会支持系统、风俗习惯以及兴趣爱好等。通过个案管理、家庭会议、心理照护等方式适时调整安宁疗护的服务形式。比如藏族患者入住后,科室会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允许在病室内放置佛像和经文等与信仰有关的器物;还为不通汉语的患者提供藏族志愿者陪伴服务,以增加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再比如儿童患者入住,科室会根据其年龄、喜好等情况布置特色病房,利用绘本、动画等工具进行生死教育。
2.症状管理
作为提供专业安宁疗护服务的临床科室,姑息医学科从1995年创建至今已走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在处理晚期癌症或其他严重疾病所引起的复杂症状(如剧烈疼痛、呼吸困难等)和心理痛苦方面,团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成熟的实施路径,如微泵联合用药技术、淋巴水肿芳香按摩疗法、中医适宜技术等,症状缓解率>90%。
3.心理支持与情感陪伴
面对即将离世的患者及其家属,科室配置了2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社工参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护理,评估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需求,采用生命回顾、生命教育叙事疗法以及尊严疗法等进行心理抚慰和哀伤辅导;同时根据患者和家属的需求,介绍志愿者进行生活护理和日常陪伴。
4.医患沟通与教育
医患教育方面,科室通过执行三级医生查房制度、护患沟通制度等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和预后的知晓程度,通过科普式沟通方式和家庭会议等帮助家属更好地理解患者状况,并全程参与治疗决策。
5.生命质量提升
科室采用家庭共照模式和人文陪伴等方式,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提供志愿者服务,与之充分共情,让患者可以坦然与人沟通交流,放心表达和倾诉内心痛苦。
6.多学科协作
针对住院患者,科室会根据他们及其照护者的实际诊疗意愿和需求,通过多学科参与的形式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和综合管理,给予患者身、心、社等多维度的全人关怀。
7.医院-社区-居家三级联动服务模式
姑息医学科现已形成医院-社区-居家的三级联动服务模式,配有专职的医务社工进行资源连接,较好地实现了病房、社区和居家服务之间的无缝衔接。出院患者可以通过安宁养居家服务进入居家照护网络,后者通过电话咨询、居家探访、门诊服务以及微信群等方式为患者和家属继续提供安宁疗护的各种延续服务。
图片
在这里,每一位患者都被当作独特的个体看待,获得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无论是躯体的疼痛还是心灵的不安,都将得到妥善处理。姑息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都是生命的摆渡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致力于帮助每一个生命优雅地驶向人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