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海外续命:边缘车企的生存之道 | 新汽车十年 ㉔

图片


作者 | 沈天香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哪吒汽车爆雷后,现在如何?

 
2024年11月以来,哪吒汽车在被曝欠薪、裁员后,又接连陷入停产、被供应商讨债等负面信息漩涡,一度似乎进了ICU,但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又陆续复工复产。

 

喘息之间,一系列自救改革行动迅速展开。12月6日,一封落款为哪吒汽车董事长兼CEO方运舟的内部信,坐实了前CEO张勇下课的传闻。

 

内部信中,方运舟称,公司已经渡过了最危险的关头。下一步,将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核心是六大战略,包括全员持股、变革组织机制、放眼海外打造全球热销车等。

 

“立足国内,进行全球化扩张,就是哪吒汽车二次创业的答案。”方运舟表示,未来2-3年,要实现销量一半在内、一半在外,2025年内整体毛利率转正,2026年实现整体盈利。


图片


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进入新一轮淘汰赛。年末关头,先有哪吒汽车爆雷,后有极越汽车一夜闪崩,再次引发消费者对新造车势力的不信任。
 
这些“问题车企”想在极度内卷的国内市场翻盘,几乎不太可能,即便翻盘也可能只是回光返照。它们要想持久发展,还需要大量资金以及核心技术加持。
 
海外市场或许是一条出路,包括哪吒汽车在内,一些在国内销量不佳甚至濒临破产的汽车品牌,都将海外市场视为战略重地,希望借此续命或翻盘。


图片

东边不亮西边亮

 

在造车新势力中,创维汽车让人费解——人们在国内道路上,极少看到创维汽车,在传媒平台上也极少听到其消息。但是,创维汽车每年保持1-2万辆销量,至今仍未倒闭。
 
创维汽车隶属于开沃集团,2010年12月,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成立开沃集团;2011年1月,收购并重组南京金龙。开沃集团是一家“商乘并举”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创维汽车是其乘用车品牌。
 
在国内,私人用户很少购买创维汽车,其客户主要是网约车和租车平台。但创维汽车通过国代总代模式、KD合作模式、子公司模式等多种运作,将车卖到世界各地。
 
根据创维汽车官方公布的信息,其积极布局海外,已累计销往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渠道门店超过3万家,服务超20万新能源汽车用户。其中,包括法国、德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


图片


今年5月,创维汽车公布消息,公司与沙特阿拉伯皇室HRHP Rima bint Abdullah bin Abdulaziz Al Saud.公主控股的KAG集团签署了十年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分两个阶段,前5年合作业务规划100亿元,后5年合作视第一阶段情况开展。
 
同时,创维汽车还与KAG集团在包含乘用车、超充站、智慧生活在内等全系新能源产品达成合作,包含KAG集团即将成为创维汽车在沙特联合阿拉伯独家合作伙伴。
 
创维汽车用这些成果证明,靠海外市场仍有出路。但不可忽略的是,这背后不仅有开沃集团,还有创维集团的加持,某种程度上它算是“富二代”,归根结底还是有钱。
 
另一个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富二代”还有极星汽车(Polestar),但它属于另一种模式。极星成立于2017年,由沃尔沃汽车公司和吉利控股共同创立,是中瑞合资的电动汽车品牌,其总部位于瑞典,生产基地在中国。
 
极星汽车的主要销量来自海外,尤其是欧洲市场。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极星全球销量为3.23万辆,同比下滑22.8%。其中,中国市场销量数据未公布。根据可查询到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其在中国市场的终端销量仅为1612辆,较前两年有较大提升。
 
2022年6月,极星通过SPAC(特殊目收购公司)Gores Guggenheim完成合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边把车卖到美国,另一边扩大海外朋友圈。
 
此前,极星一直在中国生产汽车并出口到海外市场,并且也是唯一在中国制造销往美国的汽车品牌。今年8月起,其车型Polestar 3将在沃尔沃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生产,并将销往美国和欧洲。

图片


业界有一种说法——吉利更像是一家投资公司,这在极星上有所体现。后者避开了其他中资车企面临的问题,撬开了美国市场。这背后离不开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两大股东加持。
 
但贵如极星汽车,也面临困境。上市至今,其股价表现并不乐观,已从上市首日的收盘价13美元,跌至目前的不足1美元。截至12月18日收盘,股价为0.857美元,可能再次拉响退市警报。
 
此外,根据极星汽车上半年财报,其营收为9.1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2.37亿美元下降26%。上半年净亏损为5.41亿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3.41亿美元。
 
在海外死灰复燃的,还有爱驰汽车。


今年11月22日,美国SPAC公司哈德逊收购(Hudson Acquisition)发布公告,称将与爱驰欧洲公司签署合并协议,双方成立名为EUROEV的新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图片


新公司将收购哈德逊和爱驰欧洲各自的流通股,换取EUROEV新发行的股份。完成收购后,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主体将从哈德逊更名为EUROEV。
 
自去年初传出欠薪、停工、债务逾期等负面财务消息后,爱驰汽车就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如果此次上市成功,将推动其在欧洲市场发展,但国内消费者大概率不会再为爱驰汽车买单。
 
同样通过SPAC在美国上市的,还有贾跃亭创办的法拉第未来(FF)。即便欠下20亿美元债务,贾跃亭依然在融资,并进行FF和FX双品牌运作。虽然他的行为被网友称作“大忽悠”,但其资本运作能力却不一般。
 
目前,FF融资3000万美元已到账,旗下新汽车品牌FX原型车已经运抵FF中国总部,准备发往法拉第未来美国洛杉矶总部。它还与中国4家汽车主机厂建立了合作,并签订了两份战略框架合作协议。


图片


法拉第未来在海外吸引到国内大牛——顾镭加盟,后者曾担任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北汽股份副总裁兼CTO。顾镭将出任FX全球EV研发研究院院长及FX 6车系负责人(VLE),负责执行FF和FX品牌的车辆开发战略。
 
尽管这些“问题品牌”或者说“边缘品牌”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但靠着海外市场,却顽强活了下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他们都只是暂时活下来,尚未真正成功。

图片
不出海就出局

 

在这些出海案例中,除极星之外,大多都是因国内市场失败才寻求出海。否则,若无资本接手,就只有破产倒闭一条路可走。
 
此前,前途汽车、众泰汽车、天际汽车、海马汽车等“边缘品牌”都曾有过出海举措,主要瞄准东南亚、中东、俄罗斯、南美等市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不过,它们都未能在海外市场掀起波澜。
 
自今年10月起,哪吒汽车连续两个月未公布销量。根据乘联会数据,哪吒11月国内零售销量为1500辆,出口量为301辆,创新低。今年销量最好的时候,其国内零售月销超过8000辆,月出口量曾高达4990辆。
 

图片


目前,哪吒汽车官方公众号鲜少公布国内市场相关信息,海外信息相对较多。

 

12月4日,哪吒汽车印尼子公司在雅加达与印尼中亚银行(PT Bank Central Asia Tbk)续签合作协议。后者将持续为哪吒汽车提供高效的融资服务,支持哪吒汽车在当地的发展。
 
3天前,在雅加达国际车展上,哪吒汽车与印尼电动汽车出行公司PT Luxury Trans Indonesia签署合作协议,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当日,该出行公司下单订购首批50辆哪吒AYA
 
在哪吒汽车11月大事记中,也有诸多关于海外市场的信息,包括哪吒X获得10月泰国市场纯电SUV上牌量第一;与玻利维亚最大经销商集团——Saaverdra集团签署代理协议;香港第二展厅开业;在印尼北雅加达新店开业;巴西子公司举办第一次经销商大会等。
 
相比上文中提到的爱驰、创维、FF等,哪吒汽车出海相对更有优势,其在海外新兴市场的布局,以及初期销量增长都为其赋能。尤其是在泰国市场,其单车销量排名较高,如哪吒X。
 
哪吒汽车并不仅仅是产品出海,还通过在海外建厂等,深化出海价值链。目前,哪吒汽车在泰国、印尼、马来布局了三大海外工厂,其中泰国和印尼工厂已经实现量产。
 
在其6月递交的IPO招股书中,明确提到资金用途:首先是加强海外布局,进一步投资东南亚市场,并快速拓展拉丁美洲、中东及非洲等潜力市场,提升全球营运能力,设立分公司、进一步本地化海外供应链,并在海外设立更多门店,拓展销售和服务网络。
 
对于哪吒汽车来说,国内市场俨然将长期被11月以来的风波影响,加之国内市场内卷加剧,恐难以继续增长,海外市场显得更加重要。眼下最大的问题还是钱,如果IPO失败,其海外布局也将受限,因为无论是运输、建厂还是运营等,都需要大量资金。
 
最近,月销量仅几百辆的极石汽车也开始发力海外市场。12月1日,其与Laith Al Obaidi Group在上海签订合作协议,授权该集团成为极石汽车在沙特阿拉伯市场的战略合作伙伴,独家代理利雅得及东部省的市场业务。
 
12月13日,极石汽车中亚地区首家门店在哈萨克斯坦开业,这是继迪拜旗舰店、科威特明星店之后,极石汽车在中东地区的又一家门店。
 
极石汽车方面称,其订单中有三分之一来自海外市场,目前已经在20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实现交付,海外订单量已经超过1万辆。

 

图片


海外市场对于哪吒们来说,有很大机遇。
 
第一,可能获得资金支持,也有机会IPO。如上文提到的FF,就获得了资本市场支持,不仅通过SPAC上市,还从中东、美国和亚洲投资者处获得3000万美元。
 
第二,海外市场接受度高。由于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竞争还未像中国一样充分,海外用户对中国品牌的认知也大多都在一个纬度。同时,和外国品牌相比,这些边缘品牌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仍有竞争优势。
 
第三,回报率更高。通常情况下,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售价会高于本土售价,抛开各项成本外,利润空间也比本土市场更高,有利于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
 
第四,政策支持,一些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有较好的政策支持,如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有助于这些品牌在海外市场发展。它们乘着新能源汽车全球发展的浪潮,此时出海更有优势。
 
当然,此中也诞生很多问题。
 
首先,最重要的是资金。在出海过程中,车企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生产、运输、销售和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尤其涉及投资建厂,花费可能高达数十亿元。
 
其次,随着全球化成为车企发展趋势,中国品牌纷纷寻求出海,包括头部汽车集团,如比亚迪、上汽集团、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等,其规模化优势更强,这对靠性价比取胜的品牌而言打击最大。


图片


此外,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很大,如地缘政治、关税以及法规等问题。
 
过去一段时间,泰国一直是中国汽车进入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但目前泰国市场也陷入疲软,从2023年6月到今年10月,泰国汽车市场已连续17个月下滑。
 
近期,根据彭博社报道,巴西港口堆积了超过7万辆未售出的中国电动汽车,表明中国汽车制造商在保持强劲增长方面正面临严峻挑战。港口积压的汽车问题,源于试图避免新的关税。

图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月,我国汽车出口49万辆,环比下降9.5%。2021-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增速分别为104.6%、54.4%和57.9%。相比之下,今年前11个月,汽车出口增速已大幅放缓。
 
“通过市场调研,包括到国外考察,中汽协发现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的发展面临压力。国际局势不平稳,以及海外国家的政策变动非常大,都影响现在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

 

如今,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加速重塑,知名汽车制造商之间也在加速合纵连横,推动合并、重组。行业艰难现状,大大加剧边缘车企的生存难度。若没有核心竞争力,即便短期内可以曲线自救,也难长期持续发展。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