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裁员、关厂、降薪……2024汽车市场大洗牌,谁能笑到最后?

近日,“保时捷中国裁员”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

尽管,之后保时捷中国方面否认了这一消息,但裁员大潮已席卷全球汽车行业已是不争的事实。相关数据统计,2024年车圈被曝裁员的企业将近30家,这一数字无疑令人咋舌,也揭示了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图片

裁员,成车企主旋律

自年初以来,车企裁员的消息便不绝于耳,无论是海外车企巨头,还是本土传统车企,亦或是新势力,纷纷采取裁员这种“断臂求生”的策略,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毋庸置疑,裁员,已成为车企当前的主旋律。据统计,2024年全球主要车企已宣布裁员超几万人,涉及美国、德国、英国和中国等主要汽车市场。但要说裁员力度最大的,主要还是海外车企。

图片

在欧洲市场,大众无疑是明确裁员人数最多的车企。

据媒体报道,大众计划关闭至少三家德国本土工厂,并裁员上万人,甚至还打算全员降薪10%,以减少成本,提高竞争力。此外,奥迪也宣布计划裁减约15%的非生产类工作岗位,波及德国4500个岗位。在此之前,奥迪已经宣布计划关闭布鲁塞尔的一家工厂,并裁掉3000个工作岗位。

除了欧洲车企卷入裁员潮漩涡外,美国诸多车企也在经历裁员阵痛。其中,特斯拉早在今年4月份就掀起了全球大裁员,马斯克在一封内部邮件中提到,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10%以上的裁员。而这10%相当于1.4万名员工。福特汽车也表示,将于2027年底前在欧洲和英国裁员4000人。

图片

亚洲市场同样不平静,本田日产等日本车企也加入了裁员大军行列。

日系巨头产官宣全球裁员9000人。本田宣布将关停两家在华合资工厂。其中,广汽本田计划在2024年10月关闭年产能为5万台的第四生产线;东风本田计划在2024年11月将年产能为24万台的第二生产线停产休业。

2024年在车圈裁员大潮下,很少有企业能够独善其身,新势力车企同样如此。比如,哪吒汽车被爆启动大规模裁员,有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0%;极越也被曝出“原地解散”,门店主播在线求职。

图片

可以说,如此大规模的裁员在汽车历史上都极为罕见,颇有大变革前夜黑云压城的感觉,让人不禁为车企的未来捏一把汗。

缩减成本,降本增效

都说汽车行业蒸蒸日,为何燃油车企、新能源车企等都纷纷举起了裁员的“大刀”?综合各车企裁员的原因不难发现,他们是想缩减成本预算,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随着碳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各国政府纷纷吹响了向电动车转型的号角,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燃油车销售,提升电动车市场份额。这一趋势使得传统车企不得不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源,加速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图片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而是一场漫长且烧钱的马拉松。这也导致那些电动化转型速度相对较慢的传统汽车厂商生存空间被挤压,不仅燃油车销量下降明显,新能源业务也无明显起色。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除了自主品牌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8.4%至915.98万辆外,其余车系均出现了下滑。

其中:

德系品牌销量287.75万辆,同比下滑10%;

法系品牌销量5.09万辆,同比下滑4.5%;

韩系品牌销量18.24万辆,同比减少23%;

美系品牌销量98.44万辆,同比减少22.1%;

日系品牌销量219.34万辆,同比减少16%。

面对销量持续下滑的困境,车企们不得不采取优化措施以应对。

当市场销量无法再支撑企业稳定的营收时,降低成本便成为了企业维持经营的必然选择。而裁员,作为降低成本的一种直接且有效的手段,自然被不少车企列入了考虑范围。这一措施虽然看似冷酷无情,却也是车企们在艰难处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无奈之举。

市场内卷,淘汰赛加剧

除了销量下滑外,新能源市场的疯狂内卷也是导致车企裁员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价格战已经打了好几年,燃油车也被迫降价,朗逸轩逸的终端价格一度降到6万多元,利润空间也被无限压缩。

图片

面对这种“内卷”现象,众多车企苦不堪言,直呼:“越卖越亏,卖得多亏得也多”。然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价格战中,谁又敢轻易退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管这些车企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投身价格战,以期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毕竟,销量是生存之本,没有销量就意味着彻底出局,而有销量则至少说明还在“牌桌”上。

更雪上加霜的是,一些新品牌疯狂涌入市场分羹,让本就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变得更加拥挤,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汽车市场的淘汰赛。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数量已从2021年的300余家锐减至2024年的不足50家。

图片

专家预计,未来5年内,80%的新势力品牌将退出市场。极越突然“停摆”就是行业优胜劣汰的典型案例。而在此之前,还有高合、威马、爱驰、天际、拜腾等一系列鲜血淋淋的例子,后面可能还有更多。

就像小鹏汽车CEO说的,“2024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即淘汰赛的第一年。”蔚来李斌也认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资格赛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已经来临,两三年后只有少数优秀企业能生存下来。”

总之,2024年的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较量中,谁能够笑到最后,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市场的日益成熟,2025年的汽车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惨烈,一些实力不足的品牌或将被淘汰出局。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