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吨“减排碳”卖60元,国内首个公共机构建筑碳信用产品上市

图片

碳更值钱了。昨天,长三角、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3个建筑碳信用产品在宝山区碳中和产业园·启园宣布上市,中国银行上海宝山支行以每吨60元的价格购买了3个建筑碳信用产品,用以抵消2024年度的碳排放量,成为上海首个碳中和银行网点。 

如果绿色建筑节省下来的碳真能变成真金白银,或许未来会出现更多低碳医院、低碳商场、低碳工厂……以建筑领域节能降碳为突破口,上海正在探索更多公共建筑碳交易的新模式,让碳更具含金量。

三步走,节能建筑变身碳信用产品

从寒冷室外走进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门诊大楼,立刻被温暖包围。该院已有90年历史,服务周边20余万居民的健康。2020年9月,医院启动改造,如今门诊大楼已变成名副其实的节能建筑。

中冶检测上海公司首席专家、上海(宝山)绿色低碳评估认证研究院院长金立赞说,改造前,医院在能耗方面有“一高一低”的特点,高是指高能耗的溴化锂空调系统,低是指低能效的冷却塔系统。同样是20℃室温,改造后的磁悬浮节能空调可节能40%。

图片

另外,医院手术室及许多大型设备需要24小时连续运转,照明也是能耗“大户”。改造方通过数字化节能监管平台等软件,大幅降低建筑供暖、照明、输电等环节的能耗需求,由此带来运营成本的显著下降。

据金立赞介绍,节能建筑要变为建筑碳信用产品,需要经历三个步骤:一是公共建筑实行节能降碳改造,二是委托第三方机构审定项目并核查减排量,三是提交绿交所审核登记。吴淞中心医院节能改造项目历经四年走完了这三个流程,昨天以“吴医降碳”的名称在贵州省绿金低碳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个公共机构建筑碳信用产品。

将节省下的碳投放到碳交易市场流通的过程中,核算是重要一环。据中冶检测认证上海有限公司绿色低碳研究院测算,改造前,吴淞中心医院每年的碳排放基准为7319吨,经过改造,医院2022年实际排放6006吨,2023年实际排放6269吨,两年合计减少碳排放2363吨。

定标准,延长绿色低碳产业链

公共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建筑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2021年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的比重接近9%。除了“吴医降碳”外,另外两个当天挂牌的项目分别是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北塔节能降碳改造项目“PAFC”、天津联合信用大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联合智碳”。

在碳信用公共服务平台代表李想看来,建筑碳信用是一项机制创新,有效补充了现有碳市场机制。以其为核心,宝山区正在打造一种“绿色建筑+碳信用+绿色金融”的低碳产业新模式。在这条完整产业链上,建筑设计、建筑改造、能源管理、第三方核证、碳交易、绿色金融等多方参与其中。

与碳信用产品同步推出的,还有《建筑碳中和声明标准》《宝山区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导则》,建筑碳管理、碳信用等多家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同时亮相。联合赤道、盛京银行上海宝山支行、上海(宝山)绿色低碳评估认证研究院、碳信用公共服务平台签署四方合作协议,将结合建筑碳信用,共同打造与建筑减排量挂钩的金融创新产品。

促发展,向低碳要经济效益

以绿色低碳产业作为六大主导产业之一的宝山区,正在向低碳要经济效益。

比如此次活动承办地的宝山区碳中和产业园,就是首个上海市认定的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特色产业园,是宝山区绿色低碳供应链的核心功能区,充分依托宝武存量资源,由南到北打造研发策源、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产业空间。

图片

其中部片区(互联宝地·滨江园),占位宝山产研发展高地,是一座以总部研发中试为主、产商融合的约25万方现代科创产业园。现被授牌首批上海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试点企业。南部片区(启园),则是吴淞创新城特钢先行启动区的首发项目,是吴淞创新城前沿产业创新区的重要承载区之一,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2万方。

宝山区发改委主任高虹军预计,今年宝山绿色低碳产业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宝山区已通过建立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1+5”矩阵体系,充分发挥其在推动绿色低碳产业转型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打造绿色低碳标准和建筑碳信用产品的首发地。

  作者:沈湫莎

文:沈湫莎图:受访者提供编辑:沈湫莎责任编辑:任荃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